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尋燬隆慶間復建

靈山庵 在縣東南五十里。宋淳熙七年建。乳洞庵 在縣西北六十里,唐光化二年建。尹山庵 在縣西南七十里。宋淳熙七年建。冨山庵 在縣東溪三里開化鄉。明萬曆四年,知縣「戴庭槐命僧如新募建。」

湖頭庵 在縣西七十里。宋淳熙七年建。山谷庵 在縣西北一百一十里常樂鄉。施嶺庵 在縣南十五里。明隆慶五年知縣鄭應麟建。外為恩峰亭,上為大悲閣,扁曰《施雲勝概》。萬曆四年,知縣戴庭槐命道人如信募緣重建。

上西庵 在縣西一百里。

塔頭庵 在縣東五十里。

雲仙庵 在縣西四十里。明萬曆四年,里民宋文臣等修葺。

天衢庵 :在縣西三十里慈嶺。里人童惟明建。國子博士吳世良題其扁曰「慈嶺鍾靈。」

遂山庵 在縣西七十里萬花谷口,對方壺嶺,故名。「倚蓬山,下瞰大江,山懸積翠,雲石風江之景,四時有之。上有石洞,蝙蝠集其中,見人則飛舞撲面。」

底嶺庵 在縣東四十里。

仙居庵 在縣東北四十里,有商文毅祠。朱峰庵 在縣東北四十里梓桐鄉。明嘉靖三十八年道人朱坤建。

牌嶺庵 在縣東牌嶺上。里民方永益建。洞靈庵 在縣西。由仙居洞而入,祈禱多應。新塔 在縣西轉教寺前。陰陽家言:「寺旁居民蕭索,宜建塔以迎旺氣。」 明成化十三年,知縣汪貴募建。

雲塔 在縣西六十里威平鎮東雲屯峰。宋進士方有開建,狀元方逢辰為之記。晉人云:「南臺沙合河路通,先出狀元,後相公至宋方驗。」 凌雲塔 在縣巽方兩水交流之下。明萬曆丁酉,知縣吳天洪始建二層。壬寅歲,知縣劉體元復建三層,生員汪士臣總理。萬曆四十二年,舉人徐鵬程、吳明彥、商之彝、童希點、王國光具呈知縣李光德「捐助落成。」

上善觀 在縣南二里開化鄉。其地乃宋憲使趙崇同子夢詵夫人詹氏所捨。嘉定六年,道士唐師直建。明隆慶二年,道士王經惠重修。天樂觀 在縣東北四十里昌期鄉。五代乾祐元年建,一名「常樂觀。」 宋重和元年,詔天下宮觀及三十間以上賜額,州具以聞,遂賜今名。明萬曆元年,道士魯世美重建。相傳有徐道士,年八十一,忽一日吟詩,尸解而去。又有葉道士,一日沐浴而逝,即殯斂之。鄉人于途中遇之,初不知其死,謂曰:「今夕當雨,爾歸可語吾徒于西牆下,收吾所曬履。」 及歸視履果在,啟棺視,惟冠履存焉。

崇真觀 在縣東一百里常樂鄉。明知縣戴廷槐宿崇真觀,有詩。

洞靈宮 ,在縣東安福鄉,係遂安縣廢額。宋紹興八年,道士高大有請于州,在靈巖山建桐廬縣

圓通寺 在縣治西二里。唐會昌中建,名聖德寺,又名「潮音。」 宋大中祥符七年,賜今額。昔有老僧欲植萬松于路,鄉人慮其蔽田,訟于縣。縣詰之,僧答以詩曰:「本不栽松待茯苓,只圖山色鎮長青。老僧他日不將去,留與嚴城作畫屏。」 事遂已。明洪武八年,僧安隱重建。

寧國寺 在縣治西北十五里。梁天監二年,中書舍人劉元珦捨宅建。歷宋至元,累遭兵燹,碑石無存。明洪武六年,僧如暢重建。

新會寺 在縣東十五里萬山間,舊名「新會院。」 地苦無水。宋紹興間,有群蜂屯聚于佛殿之側,僧鑿之,得甘泉方愨。立碑《述異》。元末兵燬。明洪武中,僧妙雲重建。

華林寺 在縣治東南二十五里香泉山,舊名「華林院。」 五代吳越時建。元末燬于兵,明洪武中重建。成化四年,僧景秦復新之。

善化寺 在縣治東南二十五里。舊名「善化院。」 元末兵燬,明洪武二十三年,僧靜禪重建。報恩寺 在縣治西北二十五里香爐山之東。元末兵燬,明洪武四年僧應奎「重建。」

鍾山寺 在縣治西三十二里,舊名「鍾山院。」 明萬曆年火焚重建。

長樂寺 在縣治東南三十三里梧村,舊名「長樂院。」 唐乾符中,吳琠捨水竹園為之。元末兵燹,明洪武二十二年僧時茂重建。成化十二年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