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十一年,又創集英堂於尊經閣旁。成化十八年重建兩廡齋舍。嘉萬間,先後修葺。

共學書院 在西門街北,舊懷安儒學也。洪武十二年,縣移入城,并移學於今所。正統「二年,布政使周頤始市民地,建大成殿、東西講堂。其後,御史張淑等又闢櫺星門之外為路。」 萬曆八年,縣省入候官。二十二年,巡撫許孚遠改為「共學書院。」

登雲書院 在府治西,明成化十一年,知府唐珣建。

道山書院 在烏石山之麓。隆慶五年為邑人王應鍾建。應鍾卒,門人祀之,置祀田數十畝。萬曆三十八年,提學僉事熊尚文重修,增置「祀田。」 三山書院 在府城西門外西湖之上。宋寶祐二年提刑王泌建。元致和間重立,今廢。

古靈書院 在府城西南六十里古靈溪傍。宋儒陳襄讀書處。歲久廢,鄉人林憲重建。

瓜山義學 在府城南十二都。元至正間,鄭潛徙居於此,創義學,置田百畝以給之。

社學八 :曰「博文」 ,曰「寶文」 ,俱在右三坊;曰「文林」 ,在閩山廟巷;曰「應文」 ,在右一坊;曰「懷西」 ,在保定營;曰「懷南」 ,在善化坊內;曰「懷東」 ,在將軍山南;曰「越峰」 ,在華林坊。

外縣

古田縣儒學 在縣西隅。宋景德二年,建學廟於邑東。嘉祐二年,建九經閣、尊道堂,左右序為齋八。紹興元年燬於寇,二年,復刱於縣之西郊。七年,諸生與其邑人《裒金》請遷於景德舊址,帥守張浚許之。歲終告成,殿堂齋舍俱備。二十四年移今所。元至元癸未,復燬於寇。元貞元年,縣尹王奐刱味道堂、樂育堂、鄉賢祠及學官廨舍。明因之。景泰元年飾兩廡。成化十五年重建兩廡櫺星門及會饌堂。弘治七年,又改建明倫堂於廟北。正德七年,明倫堂圮,即其基為講堂,改建明倫堂於廟東。嘉靖間重修。隆慶二年火,獨儀門存。三年,知縣楊存禮建明倫堂及兩齋號舍。萬曆十九年鑿泮池於學門內。二十四年重修。

射圃 在學傍。正德九年建,有亭曰「觀德」 ,今廢。溪山書院 宋淳化二年建,朱文公書曰:「溪山第一。」 今廢。

涴溪書院 在八都。宋建今廢,其址猶存。螺峰書院 在九都螺坑。宋建今廢。

崇正書院 在南門外,嘉靖初建。

閩清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宋景德四年建禮殿,立閣五,講堂一,談經樓三,祭器咸備。寶祐元年燬,四年重創未備。元至元泰定間,先後修建。明因之。洪武初,知縣趙起居「建神廚米廩於殿右。永樂十五年,以明倫堂傾攲,移建於殿北。正統元年,知縣葉宗修廟學兩廡。天順三年,建儒林坊。成化四年,建尊經閣於殿南。」 萬曆三十六年,圮於水。知縣俞咨龍「重加修建。」

射圃 在學東。永樂間建,成化四年增闢。長樂縣儒學 在縣治東。「唐乾符四年建。宋知縣相繼繕治。元祐間,仍舊殿新之。北有堂,翼以兩序,為齋十二。元至正十二年重修禮殿,兩廡北為明倫堂,齋舍咸備。明因之。天順七年重修。成化十七年闢明倫堂而新之,東西為兩齋。弘治間,市民地建訓導公廨。」 正德十四年火,知縣龍琰更建。嘉靖初,創敬一亭,亭前為名宦、鄉賢二祠。廟之西為明倫堂,兩齋附堂左右,曰「居仁」 ,曰「由義。」

射圃 在學西南南山塔下。洪武間建,隆慶三年重建。有觀德堂,堂前為「正志軒。」

德成書院 在安方里,宋乾道間建,乃唐水部郎中林慎思讀書處。

龍峰書院 在安方里,弘治間建,乃宋儒劉砥、劉礪讀書處。朱文公避學禁寓此,二劉從之受業。

社學四 :曰「高隍」 ,在縣治西;曰「河湯」 ,在平政門;曰「龍南」 ,在十都;曰「石梁」 ,在十五都。

連江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宋嘉定元年始建於縣署之左,即今城隍廟基。政和初,增拓之。紹興七年,移建今所。建繙經閣、駕說堂、《富文》《能信》《移孝》《懷忠》四齋。淳熙八年,邑人鄭鑑以

文廟東向非宜。遂改而南,增齋為六。嘉定十五年

築尼山於學宮後,鑿泮池於學宮南。元皇慶二年重修。至正二十一年,平章燕赤不花等捐俸葺大成殿,改進德堂為「明倫堂」 ,併尊道堂、鄉賢祠為「道統堂。」 明洪武初重建。正統十年,知縣歐陽翰修明倫堂、稽古閣。嘉靖三年,蔡潮見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