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石岊山 岊縣舊址也。山巔冠巨石曰岊石。《舊志》載石歲覺增長,後因火不長矣。有天赴亭,有善應廟亭,閩越王遊憩之地。廟神姓張,諱德清,靈異感應。宋淳祐五年,賜封號,廟額,其驛曰芋源。

太平山 在城北。《十國紀事》:「王延翰葬閩縣太平山,即太平地藏也。宋為普同墳,張丞相浚令芙蓉僧作四穴,分左右,別男女,以待不能葬者。乾道六年,黃監簿啟宗請於府,拾枯骨為三大塔於天王院東側,謂之義塚」 ,亦曰北嶼。渡合水橋,有爐峰焉。脈自白鶴山來,屹立闤闠間,稱南嶼。而江水貫穿於二嶼者,稱峴江,亦稱水西。臥龍山 有三石,圓聳如品字,名品石,叩之則諸山響應,又名應石。有安國寺,偽閩時,僧師備自雪峰來居,館徒千人。高麗、日本亦有至者。有箋雲臺,宋大中祥符中,僧可度箋《楞嚴經》於此,夏竦記其事。有得愛亭,宋元絳有詩。有翠楚亭,元泰定間,錢光弼名,來遊者眾,題刻甚多。文山 ,宋隱士鄭育故居也。太守黃裳往謁之,迺石其路,路口有坊,扁曰「文山。」

浮倉山 近蓮華山下。閩粵王轉漕,以備東甌之地。下有石頭廟,轉漕之民於此祈福。又云:晉太康中鑿東湖山,在湖心,上平下方若倉然。桃源山 ,一名通谷。有笏石、奇峰、仙冠石、紫巖亭、高潔臺、一線天、六華巖諸勝。有井曰桃源,亢旱不竭。《圖經》云:「桃源井半,將軍石半。」

昇山 ,舊號飛山。世傳越王勾踐時,自會稽一夕飛來。唐天寶中,仙人任放於此昇舉,因名昇山。今洗藥池、昇仙臺遺址猶存。山有靈巖寺,陳天嘉三年置,以山西巖石間時聞鐘磬聲,故名曰「靈。」 又有紫雲堂,唐貞元初,僧雅操居之,觀察使孟皞與操談經相善,「紫雲堂」 其遺跡也。山下有賢沙寺,以在懷賢里,故名。梁開平元年置。寺前有「飛山」 二字,劉嶠書。有靜遊亭。亭西有熙春臺,臺東有不溢泉。有鬼磨石、仙昇巖、朵芝巖、息龜池、寒巖、覽秀亭、小隱諸勝。

鳳池山 山椒有池三四畝,五色鳥浴之。閩王葬夫人任氏於此,王薨,亦葬焉,後改葬九峰之「蓮花」 矣。有擢秀亭,提刑喻陟名,仍隸書。有翠微亭,建炎二年進士題名於此。有覽耀亭,有閣筆巖,陳瓘有記。

保福山 山有唐安寺,陳天嘉二年建,明更名「隆壽保福禪院。」

九峰山 。山峭拔若筆架,與芙蓉壽山,號曰「三山。」 大中二年,僧慈惠刱九峰院。咸通二年,號九峰鎮國禪院,柳公權書。有嶺曰長箕嶺,一名桃枝。桃枝嶺之上有蓮花山,山形高峻,上銳下圓,若菡萏然,郡主山也。後唐長興三年,閩王審知自鳳池山改葬於此。有後唐賜神道碑,張文寶撰,文明,林謹夫記。宣德五年,種屯軍三十人,盜發閩王塚,塚門堅甚強,掘土入之,一人腰纏先縋,忽中絕,呼不應,眾愕然。連梯㸐燧而下,見先縋者死矣。壙廣如屋,前祀王,繪像几列五供,悉用金玉珍寶器。後寢紅棺,二王夫人也。既盜出先縋,而死者現夢。其妻云:「蛇實殺我,諸偷所得物,當半分爾。」 妻以告諸偷,諸偷不應,訟於百戶傑。傑受偷賂不問,訟於懷安尉。尉欲得其金鐲玉帶,亦罷,遂訟於憲司。副使李素魯、僉事鄒穆捕治之。尉心念匿帝王物,罪當死,即欲自縊,或惎之自首以免,遂上鐲若帶。而諸生王琨者,自言「王後當領所盜物。」 諸公疑之。琨出其《家譜》,其壙中物皆備載。於是諸公按譜征物,舉王繪像懸堂中,則見方面、大耳,巨目弓鼻,紫面修髯,儼然可畏。四圍朽盡,獨中心如故,咸嗟嘆之。內一水碗,其底寸許如橄欖,瑩如金色,不識是何寶也。召回回辨之,曰:「此玻璃碗。」 諸公迺歸琨像及壙中物十之一,而委庫役鄭浩為王治塚。浩為余言,壙中懸棺,推之可動而蓋,已被發。墳前石人石獸,製極工巧云。琨後仕至松陽知縣。松陽丞有劉鑑者,實王女之所自出,惜王像留之不返。琨復訟於憲司,并勾出玉帶一條,花大如掌,宣德八年進御府。又宋黃幹有《桃枝嶺》詩:「大鵬山 ,山如鵬,展。」 任放修煉於此,迤北為杜塢嶺。

龍腰山 ,越三山之後山也。自蓮花山發脈,迢遞過飛來峰,半隔城內為郡主山。下有水源,接東湖之壩,與潮汐通。相傳昔常欲鑿之以通西湖,往往晝鑿夜合,俗云「龍腰也。」 有苔井。其北五峰山,為府社稷壇。又北曰義井。

《壽山 》山有九峰,是生美石,瑩潤可研可印。大者一二尺許,蓋珉云。距山十餘里,有「五花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