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拱辰山 山有三峰,其勢北拱,形如牛角,俗號「牛角山。」 下有石洞,風渢渢出,深邃難入。傍有石如鼓,方廣丈餘,易搖易撼。又有仙人跡、煉丹竈及石盆之類。

聞讀山 舊名小隱巖,唐陳燦讀書巖中。燦後為水部人,改曰「聞讀。」 上有遏雲碣、潛公室、講經臺、獅子跡。西有金鰲山。

靈巖山 上有觀經臺、禮斗壇、龍湫諸勝,福廬山 故名。郭廬山,郭姓者居其下,邑人葉向高更之曰「福廬」 ,以全省與郡邑皆名福,而茲山從焉,亦以廣洞天福地,所未備也。山後有靈巖,奇勝。

萬石山 在縣城。水曰「宏溪峰」 ,曰「翔鳳洞」 ,曰「石賓」 ,曰「佳塘巖」 ,曰「靈棲」 ,曰「宜遠莊」 ,曰「花林」 ,曰「茶園」 ,明歐應昌居焉。

《金山 》上有《東金寺》,有四佛真身。

白嶼山 亦名陳田山。山絕頂有鴻休巖,昔有僧鴻休棲此。巖西有鳥窠巖,累石為之。初,鳥窠遊杭,窠木杪而居。白居易為守,往訪之曰:「得無危乎?」 答曰:「如公所處,則危甚。」 詰之曰:「薪火不停,性識交攻,安得不危?」 白以詩贈之,後居此,故以名巖。

玉融山 縣前山也。以山有石,瑩然如玉,故名。左有雙旌,以其兩峰峭立若旌。右有五馬,以五峰騰踴,有五驂之象。其麓曰覆釜。宋令郎簡訪洞然,師寢於延慶寺,夢神僧授梵書,題云:「孤峰萬仞,形勢奇絕。」

雙髻山 頂有仙壇天成,高二丈餘,上平如削。有自然石為級道。宋乾祐初,雷劈為二。傍有石曰「石鑼」 ,有峰曰靈峰、雲峰、鷓鴣。靈峰上有仙壇,前有不溢泉。雲峰絕頂為白澤巖,有大石巍然不覆,中有石門,大可容數十人。鷓鴣以峰陰多鷓鴣。山西有瀑布,高數十丈,下瀦為三潭,清澈可鑑。

草堂山 ,昔有隱者築草堂於此,傍有小瀑布壇,高數十丈。

余坑山 在海濱塘嶼之上。下有昭靈廟。故老相傳,漢趙昇師事張道陵,隱居鳴鶴山下。嘗乘鐵舸抵浮山,舍舟而陸,憩於磐石。陟而北,留巨跡鹿蹤於蒼石之上。天禧元年,邑人高贇率眾立廟曰「昭靈。」 今海旁古舟痕尚存,石上巨跡尺二寸許。宋許難詩:「玉鹿帶符來月苑,鐵船擁斾下星河。」 又廟前有釀酒風、盧焦石。釀酒風者,歲六月社民集祠其下。時炎熱,酒善酸敗,若北風起,則轉敗而美,故號「張公釀酒風。」 盧焦石高數丈,海濤漱激,為龕巖玲瓏之狀,或採為池亭,玩必致譴怪。

小孤山 有「林寒齋祠。」 寒齋,高士也,林遹之孫,林同之父。

靈石山 山形九疊,東有石,凡遇久晴不雨如震吼,不過七日必應。又有香石,手摩有香氣,故以靈名。中有十勝,曰九疊峰,曰通天石,曰報雨峰,曰仙人巖,曰仙人碑,曰偃松亭,曰竹簾軒,曰留雲峰,曰碧仙洞,曰戲龍潭。唐武宗時,僧元修庵於此,後深入巖谷中,人謂遁去矣。有蔬甲泛流而下,乃訪得之,再往則廬已虛。宣宗時出詣闕貢金,始買山創精舍,名翠石院。至是賜額曰「靈石」 ,今為寺。中有蒼霞亭、蟠桃塢石刻,並朱文公書。

劍石山 下有劍石潭,潭有三,相去可二里許。金翅山 在鷲峰北,盧山寺枕其前。大中初,有僧惠澄善望氣,往來此間,乞盧氏居宅為之,故號盧山。高出玉屏、鷲峰,故取名「金翅。」

黃蘗山 ,以山多產黃蘗,故名有黃蘗寺。唐貞元五年,沙門正幹從六祖學,既得其旨,乃辭去。祖送之曰:「把菩即止。」 幹抵此乃安之,遂創院名般若臺。八年於其東大闢堂宇,德宗改為建福禪寺。宋咸平初,降太宗御書,因閣法堂西以藏之。寺後有龍井一穴如盤,深不滿尺,清冽不竭。山有峰,曰佛座、曰香爐、曰吉祥、曰「寶峰」 ,曰「缽盂」 ,曰「報雨」 ,曰「寶月」 ,曰「羅漢」 ,曰「天樂」 ,曰「屏障」 ,曰「天柱」 ,曰「文筆。」 有龍潭,泉勢高健,淙崖石為穴,下潭無底,中有福德龍,禱雨輒應。上絕險處復有一潭,人跡罕至。龍嘗從下潭而上,所歷有爪跡。有嵩頭陀巖,至今石猶有乳香出其間。

石竹山 山形峭拔,有石巍然,上粘蛤蠣殼。其產少竹多筍。春夏之交,鄉人於此采筍,欲多則不可得,號濟貧筍。又有古藤,高數十丈,結藤子堅若無患,然圓大如棋子,不知何名藤也。有紫雲洞、羅漢臺、普陀巖、靈寶觀、半山亭及紫磨、獅子、象玉諸峰,何氏九仙所遊也。有石曰「天寶」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