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十四卷目錄

 建寧府部彙考二

  建寧府山川考二

職方典第一千五十四卷

建寧府部彙考二

建寧府山川考二    府縣志合載

甌寧縣

紅漈山 下有石仙床坪,石峰森列。

鳳山 :形如飛鳳。唐黃隱齋建庵其中。

獅山 在縣城西南。從溪南渡,歷數招提始至。左紫芝而右雲際。其巔有庵,庵傍有鐵鑄文殊獅子像。術家謂府治來山,若猛虎出林,溪西諸山若隊羊然,欲其不為傷也。鑄鐵獅對山以鎮之。宋宣和間,移置開元寺。未幾,葉、范二寇繼作,有虎渡溪。紹興間,劉子翼復還故處。或云:「獅瞰城中,形家不利。」 乃即舊治廳事及「建安堂柱下埋小獅二十四,若子母相應然。弘治間庵燬,鐵獅亡矣。」 又云:「山對郡學,號文筆峰。昔有僧庵其上,鑄鐵塔山巔。郡人以其不利於科學,移置光孝寺。次年,盧覺中第,人為之語云:『城外打鐵塔,城裏得盧覺』。山麓有報恩光孝寺、禪寺及定光、彌陀二巖。南安巖下有滾坑山,相傳王延政時,有」 蛟滾出,洪水瀑作。延政遂以其年卒。

紫芝山 王審知據閩時,是山產芝,其地有紫芝坊。宋朱韋齋尉政和、尤溪二縣時,作環溪精舍,攜文公來往於此。文公沙上畫卦,即其地也。前有橋,橋上有寺,曰「方廣。」 正德間,敕立精舍,仍名「環溪」 ,以祀韋齋。

雲際山 下有永慶寺。寺後有陸羽泉,相傳唐陸羽所鑿,然羽寔未嘗到此。宋楊億詩:「陸羽不到此,標名慕昔賢。」 山麓有開元寺,晉太康中建,俗傳為吳呂蒙故宅。又云蒙子孫分居於此,後捨為寺,初名林泉,唐開元中賜今額。寺有佛牙,世為法寶。天順間,復建丹青閣於寺左半山之阿,駕橋以度。

梅仙山 在城南二里。漢梅福丹成之日,驂鸞而去,所乘馬及鞭從空墜下,天為降甘露,故今原曰甘露洲,曰墜馬渡、曰驂鸞岐、曰遺鞭。山巔丹井壇竈遺跡俱存。每秋陰,井上虹光時現,碑刻「大漢甲子梅福立。」 宋守韓元吉建堂,榜曰「梅仙山。」 後守李詵修廢,復匾曰「梅山。」 山半創二亭,曰「驂鸞」 、曰「虹光。」 楊億詩:「寒潭吞別派,孤嶼屹中流。昔日驂鸞客,因名墜馬洲。」

昇山 《舊志》:亦名朗山,云晉司馬王朗所遊,偽閩僭築郊壇於此。

覆船山 吳時太守王蕃、陳刺史駱文廣皆建郡治於此山。

龍首山 在縣城西,又名華源山。舊《志》:「昔有華氏廬此,下有華歆井,雖旱不竭。」

黃畬山 在城北五里。上有唐京畿令謝夷甫墓及祠。夷甫,越州人,江左諸謝後也。開元中,因鳳翔府總兵官孟濬大縱其眾盜掠,夷甫不待詔旨,奮兵擒之。時李輔國用權,與夷甫隙,譖夷甫於朝。肅宗時,坐流建州。既疾,召家人曰:「城北隅黃畬,山水奇秀,死則葬予,予以公正得罪,異日血食茲土矣。」 迨代宗即位,見夢於朝,訴其忠烈。有詔虔恭致祭,官為立廟,賜額「靈通。」

靈鷲山 山半有亭,藏仙骨一函,相傳自武夷迎置。

將軍旗鼓山 山有四峰,右峰如展旗,左峰如鼓,而中二峰雄峙如將軍。

「白石人山 」 ,山多白石,有人形似。

《洋峰山 》屹然眾峰,其頂平夷。山半有仙亭,雨暘應禱。

壺山 山瞰大溪,石壁削立,上鐫「壺天寒冰玉屏」 六大字,筆力遒古。

東魯峽山 山峽中斷溪流其間。

三峰山 山有三峰,中峰石壁上鑴「洞天」 二字。禪巖山 絕壁有巖穴。唐時有僧無垢自雪峰山來,坐禪其中,其後雨暘應禱。

小湖峽山 ,兩山為峽,溪流其中。

蔣峰山 舊有蔣姓者居此,下有蔣庵。

龍陽山 山勢雄偉,接順昌縣界。

石塘山 山巔三峰並秀,其麓石泉一泓。高峰山 在郭巖西,連亙延平、甌寧二縣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