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煉丹其中二白猿,往來相狎,風晨月夕,時聞清嘯,故名。深。《詩》云:「聞猿何似不聞猿,聞時終妨一夜眠。息個心猿如了得,洞門深鎖月明天。」 含源洞 在梅東里霧騎山洞,四時泉聲鏦錚不絕,靜夜聽之,如笙簧然。

蓮花洞 在府北梅南里。巖石赤紋,狀若蓮花。隱鱗洞 在崇福里。左百花巖,右傍藏春峽,前抵雙劍化龍之滸。宋隱士吳儀嘗漁釣其中。花心洞 在劍津里。山有九曲,似花心然。金源仙洞 在梅東里。元至正中,有方士隱其姓名,修真於此,賜號「顯跡道場。」 上二洞俱在府城西。

碧雲洞 在府城溪東百花巖下。

紫芝嶺 在北隅。嶺道逶迤,民居稠密,通舊府學之西。

石鼓嶺 在梅南里。其山聳絕,方圓數丈,以石扣之,其聲如鼓,故名。上二嶺俱在府城北。湖頭嶺 在府城東演仙下里。昔張觷設伏敗張徹處。

梧桐嶺 在府西資福里。山多產梧桐。方道隆《詩》云:「不報新秋到,惟生待鳳棲。」

白沙嶺 土產白沙

風波嶺 去縣南三十五里。羅明祖有《詩》云:「峞嶺延十里,堪復唉風波。風撼侵星座,波飛倒漢河。潭澄鷴沐浴,樹壓鼠娑婆。祗應崎嶇死,何時釋網羅。」

花紋石 有五綵紋

「蝦蟆石 」 ,臨水如蝦蟆狀。夏月居此,石無蚊,今鐵冶是焉。

愨頭石 在府城南劍津里。

《金星石 》:其色黃瑩如金,故名。

《鳳味石 》相傳昔有孝子,母思鳳肉成疾,遇仙指曰:「此石味同鳳肉。」 擊塊煮食之,疾愈。

仙書石 在崇福里蕭坑,或指以為「仙書。」 上三石俱在府城東。

玳瑁石 如玳瑁狀。上二石俱在府城西長砂上里。

磐陀石 在府城東南杜溪里。一石坦平,方廣丈餘,四山環崎,清泉湧出,佳木陰森,境絕幽雅。宋朱、李二先生嘗遊息其上。

馬鞍石 在府城南,狀如馬鞍。

珊瑚石 在「李延平祠街左」 ,色紫黑而潤,有紋理,高丈餘,狀如人立。

歸雲峽 在府城北演仙下里。雨後嘗有雲氣飛颺,故名。

嵢峽 在府城南安北里。兩岸青山迴合,溪流轉折而去。其岸有巡司,前有二榕甚古。《碑記》云:「朱文公手植」 云。明林兆蘭詩:「嵢峽雙榕秀,文公手自栽。古根盤石老,新蔭帶雲開。漢柏南陽廟,秦松封禪臺。一般長歲月,翹首重徘徊。」

藏春峽 在府城東崇福里,劍溪之東。兩山崇擁,繁花雜卉生其間。

篔峽 :在府城西天竺里。多產竹。

金砂 溪砂,淘之有金,因以名砂,又以名其里。白砂 溪砂,淘之有銀,故名。

劍潭 一名劍津,又名龍津,府城東南,建寧、邵武二水合流之所。晉雷煥得二劍於豐城,一與張華留,一自佩。華死,失劍所在。其後煥子佩劍經此,劍躍入水,化為龍,即其處也。唐歐陽詹詩:「想像精靈欲見難,通津一去水漫漫。空餘昔日凌霜色,長與澄潭生晝寒。」 胡曾詩:「延平津路水溶溶,峭壁危岑一萬重。昨夜七星」 潭底見,分明神劍化為龍。

萬丈潭 在府城南劍津里,靈源庵之前。其深莫測,潭上有亭,以「潭」 名名之。

九里潭 在府城東南金砂里。上下皆急灘,惟潭九里澄碧,其平如掌。

三溪 在府城南。西溪源出長汀縣,經將樂縣東流至順昌縣西,與邵武溪合,又東流經王臺驛前,至砂溪口與沙縣溪合,四十里至劍潭。東溪源出浦城、崇安、松溪三縣,凡五派合流,會於建寧城外,南流一百二十里至劍潭,遂合流而下,俗呼為丁字水者曰「南溪。」 又九十里與尤溪水合,直抵福州而入海,謂之「三溪。」

大芹石橋溪 長砂上二小溪發源尤溪,界丹溪嶺下,約三十里至此。

太平里溪 發源自沙縣界黃泥隔,約三十餘里至篔簹。

開平里溪 發源自大源里,流五十餘里至武口,又十餘里抵大溪。上三溪俱在府城西。羅源里溪 發源自威溪,流經本里至壽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