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六十六卷目錄

 延平府部彙考二

  延平府山川考二

職方典第一千六十六卷

延平府部彙考二

延平府山川考二    府縣志合載

大田縣

雙髻山 在城北。高聳圓秀,二峰並峙,為縣名山。

簪纓山 在京口,去縣二十里。高聳圓頂,如朝冠然。一名「寶山。」

文筆山 ,在京口,壁立河中,圓聳如筆。水口鎮山。

鸕鶿山 :在城東。其山三面牆立,下有灘湍急,傍一徑可達山巔,人多避難於此。

銀瓶山 :其狀如瓶。明初於此開辦銀課,後礦窮乃止。

甲榜山 下有《戴學士墓》。

《大素山 》山有羊蹇嶺、飛龍峰,緌垂蠖落,突而為新寨,折而為梅山,每冬雪,千林為白

白鶴山 ,層巒疊嶂,高矗萬仞,山形昂然,如一鶴獨立雲霄間,故名。

東屏山 :蒼峭壁立,方正如屏。南引而為旗山、筆架山 ,三峰並峙,一名「三台。」

醉翁山 ,以形似名。西有伏虎崖。

金屏山 屹立如平障,其下石洞方廣二丈許,雅潔可居。上五山俱在四十五都。

雪山 延袤十餘里,高千仞,臘月積雪,經十日凝結不消。上產草芋,可以和藥,人多採之。象山 高千仞,群峰連蜷秀屹,危岩怪石,深林密樹,上有望軍洋、楊家寨及小庵在焉。

臺閣山 頂平如砥,有石池,泉水不涸,山下田數百畝,皆資灌溉,民多於此禱雨。上三山俱在黃認團。

大仙峰 在縣南巨鎮,兩峰並峙,高入雲表。五臺峰 ,五峰並峙,突兀天表,惟二峰最高。自山下望之,縹緲如雙鬟,一名「雙髻山。」

「遊龍峰 」 蜿蜒如龍,故名。

鐘峰 形如覆鐘,上有亭。俱在四十五都。石峰 高丈餘,末銳若石筍。已上俱在聚賢里。大詰峰 兩峰屹峙,高插雲霄。

「筆連峰 」 二山連並,尖聳如筆,俱在黃認團。「赤巖 」 ,在城左,隔溪與白岩對峙。

「《高峰》巖 」 頂有佛寺,巖泉湧出數丈。

獅子巖 與德化縣界。石聳若獅,佛宇在其下,一名「白馬峰。」

郎官巖 山石險惡,舊名不典。尤溪知縣李文兌勦寇,駐兵於此,易今名。已上俱在四十四都。靈惠巖 巖壁峭拔,去地千丈許,內若廳事,可環坐百人。洞外群峰森立如筍,其中產米石,有泉出石罅間,隨飲者多寡為盈縮,號「聖泉。」 舊名「師姑巖」 ,又名佛窟巖,鄉人結庵其間。山陰為沙縣界,土泥極腴,每三大斗可糞田百畝,農民經百里來市之。

九湖巖 在靈惠巖之陽,大雲峰下。山前後天湖凡九,故名。

太虛巖 下有冰壺洞,可容二三百人,流乳積洞壁間,高廣二丈許,如素鸞騰翥。中有一石如麒麟。右一窟正黑,以石子投之,洞然有水聲。巖背有「望鶴臺,高平可坐數十人,下有四瓣石、屏風石、金牌石、碁盤石焉。」

太和巖 巖石嶙峋,上有仙人趺坐跡下有二懸石,其聲如鐘磬,故名。

「太元巖 」 ,洞穴幽窈,遊者秉炬而入,如行。隆冬深夜,中多蝙蝠,洞石有玉乳泉出崖根後。竅間有石屏,高四丈許。

東巖 懸崖阻峭,惟一徑通巖嶺。鄧茂七之亂,鄉人結砦於此。一穴深黑,以脩綆縋而下,戰骨狼藉,捉石堆埋其崖壁,聲如《鐘鉦》。巖根一臺,屹峙洄波間,可坐而漁,名「釣魚臺。」 巖壁流乳,結成二龍水滴滴自龍頭下。相傳其一風雨化去,今惟一存。

傅巖 上有石穴二,可登眺,巖根有人結廬居之。

「黃龍巖 」 ,兩巖對峙,中相距僅丈許,流水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