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11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葛藤坑 在四十六都。盜賊舊嘗出沒。

《林柄坑 》《深林陰翳》在黃認團。

龍源漈 在縣北雙髻山麓。高百仞,三潭匯下為龍潭。

「九重漈 ,高百仞」 ,水流九層而下。

楊柳漈 在三十九都。極高峻,水如懸練。下有潭,其深莫測,有龍居焉。

《秋陽漈 》,三級而下,高百餘尺,其半有陂堰水碓。

桃洲 在四十五都,去牛牯坑一里許。居民數被盜侵凌。

三十都灘十七 。曰《松柏》,曰「粗石」 ,曰《石碑》,曰《合劍》,曰《陳莊》,曰《築牆》,曰「巖頭」 ,曰《鷺鷥》,曰《大牛鈴》,曰《大攬》,曰「小攬」 ,曰《小姨》,曰「大姨」 ,曰《大漲》,曰《牛皮》,曰「牛厄」 ,曰「雄崎。」

四十八都灘七 :曰「竹洲湆,曰楊梅,曰朴溪,曰小松,曰小渭,曰大界,曰小界。」

湯池 注「為三池,刱屋覆之,泉湧如沸。」 在四十都。

瑤池 池勢環抱,周圍里許,積水不涸,在集賢里。

公母泉 兩岸相對,清泉湧出,在三十一都。「蛟龍泉 」 在三十六都。天將雨,則水先渾。毒泉 在翠雲潭路側,行人飲之輒死。

沙縣

馬笠山 在十都。高出群山,蒼翠可掬。

吳早山 在十三都。宋給事中張致遠居其下,自號「吳早山人。」

將軍山 在十七都。山勢高峻。宋紹定間,山寇嘯聚其中,招捕使陳靴擣破之,故名。

「羅公山 」 與「羅灘」 對,故名。

鳳凰山 :山形如鳳,故名。多產梧桐。

虎丘山 :在鳳凰山之側,形如虎踞。上三山在縣治溪南。

天湖山 其巔有泉,遇旱不竭。在一都。

勒馬山 在縣東隅,山勢如攬轡然。

玉山 在五都。下有玉山寺。

鐵缽山 與玉山寺對峙,狀如缽盂。在五都越王山 ,相傳越王嘗屯兵於此,俗呼「越王寨。」 山頂有石棋局及越王墓,下有漈峽。

武仙山 山勢高峻,其頂夷曠,可容十餘人。《山揖》縣治,俗呼「報衙。」 山上二山在八都。

插笏山 在十都。形如插笏。上八山俱在縣東。補陀山 下。有觀音寺。

虎頭山 在二十二都。名虎峰,狀如虎之蹲踞。下有瑞雲院。

普賢山 在二十四都。山形如人騎象,故名。上四山俱縣西。

赤珠山 在縣治東北隅。其山上石皆赤,所謂「丹山碧水」 ,七閩之勝。

淘金山 在洞天巖之下。昔嘗有人淘金其下,故名。又昔人嘗屯軍於此,亦名「屯軍山。」 山頂巨石可坐百餘人,俯瞰井邑,俱在目睫。有泉自山頂飛下,清澈如鑑。勝國時,遍山樹桃,春花盛開,游人壺觴無虛日。

《獬豸山 》,昔鄧將軍《光布》云:「百年後,縣當出忠義之士,為國觸邪。」 後邑人為臺官者相踵彈擊奸宄謂此山之應。

幼山 。《寰宇記》云:「孤峰上聳,約三十里,周圍三百里。山中魅形似人,生毛黑色,身長丈餘,逢人而笑,鄉人謂之山大人。」 又云:山魈或野人也。《爾雅》云:「狒狒如人披髮,迅走,食人。」 即此。山之上有普照寺、宴坐峰、鐵碪石、聚星石、忘憂石、降魔石、藏雲塢、歸雲洞。又有風洞,廣徑尺餘,風生洞中,清爽可愛。山下有龍峽,宋羅畸詩:「殿角纔餘一握天,我來神骨自飄然。影移隱隱煙霞裡,身在亭亭日月邊。腳底擁青寒樹杪,面前凝翠亂峰巔。卻疑銀漢餘波溢,浪滾黃金山畔泉。」

龍山 與幼山並峙,自下而望,似高於幼山,及《上幼山》,則俯視之矣。上二山俱在十都。以上四山俱在縣西北。

呂峰山 在二十一都。山頂有泉,俗呼呂七塘。明陳山詩:「山落鴻濛外,名傳呂七家。寒光侵玉女,瑞彩散瑤華。荷沒添新水,梅橫失故花。」 七峰 ,《寰宇記》謂之七朵山。石壁峭立,各異情態。宋丞相李綱謫官於此,各易以名,曰朝陽峰、碧雲峰、妙高峰、真隱峰、桂華峰、凝翠東峰、凝翠西峰,各賦以詩。其一曰:「先得朝陽一段紅」 ,何年鳴鳳在梧桐。行舟若到灣環處,知是沙陽第一峰。

蓮花峰 在縣西二十三都。宋經略使鄧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