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122

此页尚未校对

龍門洞 在縣南二十六都。洞口廣纔四尺,而其深莫測,中有石龍狀,及碁局棋子狀,石竇滴水如雨,又名「滴水洞。」 其水流入石穴,莫知所之。百步許,蝙蝠百千為群,其大如鴉,撲人面,不可得入。宋朱韋齋先生有詩。見《南溪志》。

凌霄洞 在縣西三都。山厓壁立,惟一竇可躋。宋紹興十年寇亂,居民皆即以避亂,自後僧廬其間。

丹溪嶺 又名桃木嶺,界南平縣,縈迴可五里。自嶺址至巔凡三疊,皆數百丈。回視數十里之中,溝塍棋布,如在霄漢間。宋朱韋齋先生有詩:「分枝嶺 」 南臨泉州德化縣,嶺居二縣界,上有大樹,南北二枝,分二縣境,故名。又其上有關,俗呼大嶺關。

《黃坑嶺 》「黃茅苦竹,澗水潺湲。」

松山嶺 下有「松山院」 ,其山多松。

《戴公嶺 》「嶺道紆迴」 ,凡三十二摺,

棗嶺 縈迴可五里,有瀑布泉瀉其嶺。

「杉嶺 」 山崖峭絕青,印溪一源發於此。

安州嶺 石山巋然臨於潭上,俗呼「虎頭山。」 上三嶺在六都。

佛仔嶺 嶺道有石梯,旁有僧伽祠。

小王嶺 通泉、漳二府,嶺道難於躋攀,邑人朱紱別開嶺道,嶺遂廢。上二嶺在七都。

黃砂嶺 在縣西五都。山多黃砂,故名。

《藍嶺 》:嶺之石階皆藍色。

新嶺 嶺下有寺,宋淳熙中寺僧新開。上二嶺俱在五十都。以上十嶺俱在縣西。

褒溪嶺 縣八、九都,縈紆約六七里。

大帽嶺 十五都。以形似名。上二嶺俱縣東北。馬軍嶺 縣西南二十九都。昔人嘗屯兵禦寇於此。

石牛石 在小演村,狀如臥牛,天欲再則汗。「龍爪石 」 在西華村,有池,方廣約六丈。池中一巨石,青色,高七尺許,龍爪痕入石者。

寶珠石 在縣西五都山澗中。相傳嘗產異珠,光彩夜發。

《三龜石 》三石狀如龜,屹起溪中,俗謬呼為「三姑石。」

仙人石 縣沅潭巖側。昔嘗有人鑿之,其聲轟然,懼而止。上二石俱縣東北八九都。

《石魚》,《石 連》莒溪之左,狀如魚,長丈餘,大可三尺,首尾鬐鬣畢具。

石龜石 連莒溪中。天將雨,此石輒潤如汗,鄉人占此為雨候。上二石俱二十九都。

青印石 宣化門外平水灘。唐異僧黃涅槃過於此,留偈云:「塔前青印現,家家親筆硯。水流保安前,尤溪出狀元。」 先是,尤溪未有登第者,自宋慶曆年中,林積登進士第,邑人始知學。逮宣和中,士風漸盛。南渡後,青石如印,則比屋絃誦矣。上三石俱縣西北,出《舊誌》。

藏劍峽 相傳張真人斬蛟溪上,匣劍藏峽中。保峰潭 在縣西四十九都。有龍居之,禱雨輒應,旁有保峰山。

鬼坑潭 昔鄉老有陳歸者,見黑龍橫亙水面,奔告鄉人,皆見之。「士人王度狀其形,刻於潭側,以表靈異。後人禱雨,以鐵攪潭,有赤蛇見雨即霑。」 沛上二潭,縣之東。

曲尺潭 :石壁嵌巖,臨於潭上,瀑泉瀉下,如飛練然。潭中多產鮪魚,而不可漁釣,形如曲尺,故名。

虎跳潭 寶城門外青印溪,水澄碧,深不可測,有龍潛焉。宋賜額號「豐潭。」 潭之上雙崖相逼,俗以虎可跳而過,故名。

苦竹潭 ,在鑿柄潭下流。有五龍潛其中,人嘗見之。相傳嘗有人見龍,疑其非是,投以石。少頃,波間電起,風雨暴作。

莒溪潭 其深莫測,有龍潛焉,歲旱禱雨輒應。潭上多莒水,故名。

「鑿柄潭 。」 潭側峭壁萬仞,登臨者攀蘿捫石,方少進跬步。山多猿猱,每千百為群,遇之或以石投人上。二潭在二十九都。已上五潭俱在縣西。落星潭 在縣東南十八都。其水深碧,有龍潛焉。宋佳郎陳暘自閩清來致奠禱雨,雨隨霔。青印溪 在縣南。其源出縣西九十里沙縣界,東逶迤會山坑溪、王衛溪、牛皮溪、新坑溪、渡源溪、胡鱉溪、飛溪、戴公溪、杉溪、杉嶺溪、莒積溪凡十。又一溪經縣前入湖頭溪。

湖頭溪 即尤溪,在縣東。其源出泉州德化縣,至尤溪境西北迤邐會陽泉溪、巖下溪、牙坑溪、上踝溪、上下池溪、小湖溪、黃乾溪、石堰溪、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