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志賢以玉尺投之,其妖遂息。

龍村溪 在縣東。溪有巨石,舊為雷裂,有龍磨角痕。窮溪之源,有飛瀑由石巖下注,長數十丈。漈下有龍井,傍有龍王祠,遇旱觸之以錢輒雨。清潭溪 源出浦城縣漁梁一嶺,至是為潭,下連禾義里入大溪。

馬埂溪 流出九龍巖,經馬鋪橋、范屯,會井窠溪、週房村入大溪。

陳溪小溪 源出崇安南山嶺,下注清潭溪。舊溪側多陳姓。

東魯溪 源出西鄉里,逕東魯峽黃塘,會小湖水入大溪。

濠村溪 源出松溪縣太源山下,注於清潭溪而入大溪。

壺溪 源出浦城縣漁梁嶺下。

紫溪 源出松溪縣皆望山。

天寶山前小溪 源出石源,逕慈惠徐墩,入於大溪。

吉陽溪 ,源出順昌縣逕葉坊驛口,入大溪,其上出兔毫盞。蔡君謨《茶錄》:「建安所造黑盞,紋如兔毫,然其毫色黃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難得之。」

大雪山外小溪 源出巧溪嶺下逕豐樂里入於大溪。

貫道橋小溪 源出黃源嶺,下逕豐樂里入大溪。

桐溪 源出岩了嶺下。唐乾寧間,溪岸有大桐樹,上出雲氣,里人怪而伐焉。解之有《龍鳳》文,因製以進。一名「大夫橋。」 小溪逕豐樂里入大溪。《建陽縣》。

大潭山 在縣治內。下瞰大溪,潭水泓澄。舊《志》:閩越王無諸築城山上以拒漢。史稱「吳王六千戶屯大潭城」 ,即此地也。山勢蟠屈,亦名臥牛,邑人九日所遊,又名登高矣。上有福山寺。舊有擁青溪山第一、風望、廓如等亭。左瞰北溪,山高且平。右聯開福、景福、隆教三古剎,紺宮華宇,稱邑勝焉。

獅子山 :俗名「上巖頭」 ,縣治右翼也。

童子山 舊傳宋紹興間重修拱辰橋。落成之日,有七童子來遊,尋飛昇去,故里名「童遊」 ,而橋今名同。由文公辭官次潭陽,寓是橋之上。今學宮址在此山下。

《公裳山 》,山色青潤,巍然峙立,遠望若人著公服然。

赫曦臺山 在雲谷東。四圍皆劖削,頂平坦,雲濤彩翠,昏旦萬狀。朱熹嘗遊此,命以今名。元熊禾有《四景詩》。

《黃花山 》,在寶山之左,俗名「亡化山」 ,今漏澤園是也。

鳳凰山 ,上有瑞相庵。有泉州釋正映者,於是山度夏。值大水,因說戒救男女千餘人。正映寒暑一衲,不設床帷,門徒五百餘。有《潔庵語錄》:「硯山 去城四十里,而近記稱為二十八福地,漢淮南華子期師甪里先生,得隱仙靈寶法,修煉此山,一日能行五百里,力舉千斤,歲十二易形。舊名夫子案山。山有石,端平如案,上」 有微黑點,隱隱若現。又有方石傍立,名「書廚石。」 有泉七穴,每穴一掬而盡,須臾復出,盈科不溢。山麓朱氏族居焉。上有仙亭,可望數百里,雪霽雲開,明光逼人。中有硯峰教寺,唐景福時建。

《百丈山 》右俯絕壑,左控垂崖,疊石為磴,雖盛夏亭無暑氣,水皆清澈,其聲濺然。

章山 ,高廣百仞,下有章山廟,又名感應王廟。神姓蔣,諱仲賢。兄弟五人,五代時俱為大夫所居,里以是名五夫。五人既卒,鄉人分祀之五所,而神在章山。神之歿也,葬在五夫。一夕雨風暝晦,墓前香瓶移上茲山,眾創亭祀之,禱求皆應。宋寶祐中,里人王褫改亭廟焉。又建忠里有石郭廟者,祀神弟季實。神舊廟亦在五夫。一日,鄉眾席地而祭,忽大風決席,止今廟所,鄉人就祀之。宋范汝為熊志寧寇邑,神示威靈,寇捲旗宵遁,井里獲安。五夫里今屬崇安。

鼓角山 上有龍池,相傳唐時一日雷雨晦暝,有雙龍墜池,須臾大水,鄉人懼而禳之。既退,縣以聞,命立觀祀之,後改為僧寺,雨暘應禱。鶴峰山 五峰高峙,相傳宋有仙人跨鶴山巔。東山 山勢雄秀,中一峰挺出,名「妙高」 ,有妙高庵,峰傍有宋三濟大師遺跡,師邑人修煉於董巖,土人祀之,有禱皆應。下有環峰書院,宋黃文肅幹講道之所。文肅世居閩環峰下,從學朱文公,文公為築室考亭側,以是名其精舍,不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