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人。唐末率鄉里禦盜,戰死,血漬地上,因名「洪山」 ,以音近「紅」 矣。山下溪有灘曰「洪灘」 ,險灘也。黃楊山 ,朱文公於此山著述三載,盧逵、盧達兄弟受業焉。庵中文公題匾尚存,相傳匾時有夜光,僧以為怪,金塗之,光遂絕。庵有一木梆,桐木也,材可以琴,亦文公時物。

太平山 縣發龍山也。去之三十里,有寒泉林,朱文公母祝夫人墓在焉。林中有湖曰「天湖」 ,飲之作翰墨香。文公築寒泉精舍墓傍,與呂祖謙編次《近思錄》於此。寒泉林之右,為宋劉懋母墓。世傳文公與東萊夜讀,文公精神百倍。東萊竭蹶,自愧不及,爰詢文公,夜坐書几下,若有物抵其足,據踏良久,精神倍旺。數歲後,一夕忽有神人頭有目光百餘,云多目星現已。嗣是几下物不至,而文公夜分亦必就寢焉。又傳懋越鄉授徒,歲暮得七金歸,道逢孕婦,攜兒欲赴水死。問之曰:「夫婦不相存,債迫到此。」 問:債幾何?曰:「七金。」 即解與之。及守歲,芻酒炙蝦,夫妻相對,了無慍色。且為詩曰:「蝦小紅爐炙,酒熟布裙芻。」 正歲之夜,遂有續題其門曰:「門將金鎖鎖,簾掛玉鉤鉤。」 居數日,有以佳壤告者曰:「金鉤掛玉簾,形也。」 懋以葬母。

崑山 界建、崇二邑間,高百餘丈,山上可數十畝。鄉人種西瓜,其長如枕,皮厚味甘,名曰「枕瓜。」 蘆峰山 朱文公愛其幽勝,作草堂讀書,號山曰「雲谷」 ,為《雲谷山記》。山下有蔡文正書院,劉文簡、文安兄弟亦築書堂其下,名曰「雲莊。」

西山 ,與雲谷對峙,周圍百里,四面峻削,而頂平曠,中有綠疇廣衍,舟楫通流。頂有石城遺基,蓋昔人築以避兵者。蔡元定少結廬山麓,忍饑讀書。時文公寓雲谷,每欲質疑,輒揭燈為望。及至,淹留數日,通夕晤語。理宗寶祐乙卯,敕建西山書院,繪塑二賢對榻講道像,修飾燈臺,御書「西山」 二大字,刻於西南崖山麓莒潭上有「化龍書院」 ,文公門人劉《韜仲》曾孫應李所建,以開義塾者,邑人熊禾為《記》。

五龍山 五脈分峙,中有小山,如五龍爭珠然。闌干山 與武夷山對,山半有石室,可容五六十人,古木周列,如闌干。石室中遠望之,隱隱床帳几案之屬,懸棺仙葬,大類武夷。

大同山 ,周迴四十里,界建、浦二邑間。旁有一巖,仰觀三四十丈,瀑布下瀉。文公葬長子塾於山麓,曰梓林山,中有大同寺。唐會昌中,蕭袁二師修行其處,人無知者。梁國公丘良居山下,屢得菜葉於水際,因尋源得二師。忽二虎驟至,師曰:「毋驚地主公。」 虎叩頭去。良遂捨地立寺,寺名大虫,後更名大同。窮崖絕壁上有龍湫、虎跑泉,左有黃連峰,舊有姓羅者修煉。峰下有巖名「羅巖」 ,巖半有龜峰庵。

天湖山 與「畫山」 相連。山勢高聳,頂上平曠,有天湖庵。湖長二十丈,其深莫測。

九峰山 九尖聳峙,下有大林谷,亦名後塘,文公葬所也。宋時有異人語文公曰:「龍居後塘,先生歸藏。」 後文公果得地焉,以葬劉令人,而自規壽藏其側,名亭曰「宰如」 ,庵曰「順寧。」 文公卒,合葬焉。又崇泰里亦有九峰,蔡文正居山之麓,因以為號,卒葬焉。

武仙山 舊傳有仙人武裝跨馬於上,今遺跡尚存,深可丈許,頂有石筍峰,石筍之北有疊石如樓臺。

唐石山 即大林谷也。山有石,方三四丈,厚五尺,平整如截。下搘三小石,中虛,可容數百人。相傳唐時異人架為游息之所,每風雨驟作,聞鼓聲,名「仙架石。」 後人名里曰「唐石。」 宋謝枋得嘗寓是里,去唐石三步許,有石長五丈餘,名笏石。又同由里,亦有南山。

毛虛《漈山 》,秀拔冠群。永樂丙申七月大水,推出平衍,可坐五十餘人。

「白塔山 」 ,山巔有石挺峙,黑白層分如浮屠,又夜火常明,亦名天燈也。山足跨崇安、鉛山、邵武、建陽四邑,高不知其幾千仞,四麓皆有半山庵,以宿遊人。上有三皇元君殿,殿悉鐵瓦,樓宇週遭。相傳唐時有三女修煉此山,丹成仙去。三女曰錢鬱霄,曰劉永志,曰李氏女。貞觀辛丑,呂師獵獸山中,見三女弈石上,因坐觀之。女食以半桃,俄頃,獵具朽爛,歸家幾十年矣。鄉人因挽師引至其處,忽睹圓光百丈,三女昇天,遂號三皇元君,立靈濟院奉之。院前有飛來石,其一云「唐貞觀時飛至」 ,其一飛自洪武間。又高頂有新庵,可觀《初旭》。又武山之陽,亦有白塔巖,亦以石巖如塔名之。山有洞,名雲巖,洞前井水清淺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