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獅子巖 在凌雲寺後。山頂有石嘴懸出,類獅子。又北門外五里亭及庵山頂亦各有石,山名獅子巖。下有龍洞,洞有物如泥鰍,四足,號曰「小龍。」 歲旱,迎致一二即雨。上有龍王洞。

天湖巖 ,上有井水清瑩不竭,因名「天湖。」 白水巖 ,上有飛泉百丈。又庵山之麓,亦有白水巖。

寶蓮巖 在建忠里百丈山後,劖削數百丈。鶴跡巖 ,巖中有鶴痕三處,下鶴卵二處,影各透入。臨深壑,稍前為龍爬巖,有龍爪痕。黃庭用《謁文公墓途中》詩:「洞裏故留仙鶴跡,巖中尤隱臥龍紋。」

望日巖 ,廌山祠在其下,傍有羅公井,嘗有蒼虯吐氣,簫鼓之聲相聞。諺云:「蒼峰之東泉有靈,下亢空洞神功冥。」

桃源洞 一逕紆人。舊有小巷,植桃種竹,前後映帶。中有古塘,大旱不竭。傳聞其下有竅,直通大潭,入縣,龍脈在焉。洞口有井名「桃源」 ,厥泉甘冽,冬汲不冰,響如銅壺之漏。

天機洞 ,在水東潭之滸。深不可測。

白雲洞 今為人家園囿。宋朱韋齋《招卓民表來白雲洞》詩:「剝啄渾無去客嗔,丁寧招換只懷人。南風殿角涼如水,來洗眼前朱墨塵。」

松岡 上多松,風,撼之有波濤聲。

烏石 在縣治後街,巷名「烏石」 也。

巖嶺石 其狀如屋,高三百餘丈,可緣而登。「飛來石 」 在禾平里白塔山龍濟院前。俗傳唐貞觀六年,有石自空飛來,倚於樹旁。明洪武二十四年,又有一石飛至,因名。

仙架石 ,石方三四丈,厚五尺,平整如截。下有三小石,架之中虛,可容數十人。相傳唐時有異人架此為遊息之所。每風雨驟作,聞石有鼓聲,後名其里曰「唐石。」

《龍石 》,石壁上有龍形,當脊脅間,非鐫非鑿,有紋如火焰,長二百餘丈。

印石 在永寧門外大溪中。

浮石 長二百餘丈,相傳此石遇漲,遠望如浮。寶蓋洲 ,舊《志》:王審知叛將,據其城寨,事敗棄寶物溪中,溪壅為洲,夜或發光,人遂呼為寶蓋洲云。

龍洞 在興賢上里獅子巖。下有洞,洞中有物如泥鰍,四足,號曰「小龍。」 歲旱,迎致一二即雨。俗名曰「龍井。」 上有龍王亭。

雙溪 源出嘉禾里,達於考亭。至此分二支,會於交溪右支。明永樂間堙於洪水。

錦溪 東合劉源、芝坑二水,注而與建溪會。淺而清,濯錦倍瑩,人擬之「蜀錦江。」 永樂間壅淤。景泰中,知縣龍韜濬復之。

芹溪 源自硯山而下,盤流九曲,注於交溪,潺湲清澈。《事林廣記》謂其第三十一福地,文公有九曲詩,而六曲之上,則丘子野隱居焉。

考亭溪 ,源自麻沙、莒口,二水合流,從楮巖環玉枕峰後,右旋瀛洲五里,無灘瀨,渟滀考亭書院前,俗名「書院潭。」

蔣溪 一名「玉溪」 ,水出庵山,達於洪灘。

河船溪 俗傳溪心有古槎上下,鄉人立「靈槎廟」 於此。

《南溪 》溪上有樟隱祠,祀祝和父先生,穆以和父嘗隱此。

「玉溪 」 源出陳源,達於長湍溪。嘗有怪陳勝投以玉環而怪息。

徐墩溪 源出五峰山,至此始通楫。

交溪 源有二:一出嘉禾里毛虛漈逕崇泰里而下,一出崇安縣分水關,合武夷九曲水而下,交注於此,為一大溪。唐翁承贊過是溪,遇僧亞齊,贈詩曰:「蕭蕭風雨建陽溪,溪畔維舟見亞齊。一軸新詩劎潭北,十年舊識華山西。」 武溪 源出毛虛漈山,合長平溪,合於交溪。宋游輔、游儀皆隱是溪之上,輔風調散逸,自號溪「上釣翁。」

長平溪 源出《毛虛漈》,達於交溪。

莒口溪 :源出蒼山仰山。

化龍橋溪 :源出鰲峰山。

《龍門橋》溪 源出雲谷西山。

馬伏溪 :源出大同山。

吳墩溪 :源出壩頭鑑源。

碗窯溪 源出蘆嶺

鄭灘 洶湧如雷轟

樟槎灘 在蓮臺山下。頑石森列,舊不通舟。元季鑿之,舟行最險。

潮灘 ,小澗灘也。劉文簡生時,其灘子午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