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仙井,碁盤插劍蹟。又有石室,深廣中有仙蛻,其地高險少人蹟。五代時,柳崇及張陳二將隱此峰之下。張陳二將,閩太傅章氏愛將也,後奔南唐,南唐使查文徽來攻,王延政二將副之,屯軍五夫里。未幾延政降,二將從文徽歸,卜居隱仙巖旁曰大將村。二將卜居山側,曰小將村。其駐馬之地曰「馬鞍山」 ,埋鼓角之地曰鼓角,埋劍之地曰劍巖,棄鼓之地曰鼓亭。文徽臨去,二將餞之鵝山之陽,顧巖石奇磊,登頂長嘯,聲出金石,人因名其巖曰「將軍巖。」 宋胡文定公五世祖自江南來,寓黃柏里之柘洋,既遷此峰之下,隱於漁釣,人稱釣翁,而劉勉之宅亦在焉。狀元詹騤嘗結萬卷樓讀書是處,人名地曰「燕窠。」 先是,騤讀書之夕,值夜靜月明,有羽衣策杖至,徘徊談詠,上下古今殊流。亮臨別贈詩曰:「萬言長策耀三台,製錦龍頭屬爾才。珍重鵝峰秋夜月,歸來還擬宴蓬萊。」 金鵝峰之外,又有蓮花峰、清湖峰、石畬峰,蓋一山而別五峰。舊讖:「一為鵝子二蓮花,三望清湖四石畬。惟有廩峰居第五,山前卻是宰臣家。」 宋翁挺居其下,遂總名之曰「五峰清湖。」 頂有雩壇,有石洞,風自中出,又名「風洞。」 其下宋吳道人隱焉。

《雙峰 》在縣白水,兩山朋立,時見夜光。

隱屏峰 在隱屏巖下,有仙潭,平廣可十餘丈,宋劉忠顯書堂在焉。

《靈龜峰 》與「壽鶴峰」 對。

溫嶺 一名「營嶺」 ,基延數里,五代時於此立鎮。牛軛嶺 ,一在光化寺左,一在山川壇右,俱在城中。

佛嶺 五季時,有佛托稱徐氏,釣隱於此。分水嶺 嶺界江、閩二省,有分水關。嶺西頭有望夫石,度關者以見為吉。

檀香嶺 昔邵、汀寇作,鄉人寨嶺禦之。

蕉嶺 抵上饒縣界,舊建寨於此。

《梅嶺 》,嶺極高峻,朱文公詩:「去路霜威勁,歸程雪意深。往還無幾日,景物變千林。曉磴初移履,寒雲欲滿襟。」

紫嶺 一名「三望嶺。」

斗米嶺 嶺路傍崖瞰水。正德初,邑民蕭永寧鍊崖鑿壁,遂便往來,復施笠千數,以濟傭夫。黃洋巖 一名黃龍巖,山高數百仞,有漈曰「萬丈」 ,有龍井,鄉人禱雨焉。有巖曰「崆洞。」

瑞巖 、扣冰佛,古道場也。上有瑞應泉,側有伏虎巖,相傳扣冰佛驅虎於此。絕頂有將軍巖,奉三神焉。一姓唐名宏;一姓葛名雍;一姓周名武。世傳三神閩人,於唐時嘗平寇難,因有將軍之號,歸隱於此,以劍囑父老而藏之,曰:此地行為道場,吾當護法。既而同化。草寇發,輒顯靈異。未幾,扣冰卓錫,因建寺而同供奉焉。又云:「周穆王好畋失政,有臣三人諫不見聽,死而為神。」 三神是也。今院有重來閣,嶺有重來庵,前有萬壽寺。寺前有溪,名浴水溪。

仙人巖 頂有石室,藏仙骨數函。

陶真巖 昔李陶於此修煉,丹竈尚存,又有陶真洞。

西巖 巖間有瀑布,傍有觀音,有安福寺。宋有道全和尚者居之。朱文公有「閒裏披襟弄清泚,靜中合眼聽玲瓏」 之句。

北巖 上有庵,每靜夜,巖穴中隱隱聞雷聲。百花巖 ,在德星橋左,舊多花草臺亭,人遊賞之。

巢雲巖 ,宋道人藍復隱其下。復字性之,號虛白,結廬茲巖。汪月閒授以道術。一日高臥,戒其徒勿輕通賓客。忽有道人羽衣大袖,借庭曬筆,垂袖筆種種出,布曬盈庭。少選,垂袖筆復種種入。既問庵主安在,其徒曰:「熟睡不敢輕通。」 道人書壁去。復起追之。詢路人,皆曰:「前去不遠。」 隨詢追之,杳然。

金雞石 宋崇寧間,有二金雞翔集其上,下有瀑布,有龍井,禱雨多應。

《張源石 》,宋寶元康定間,有蛇出石旁,身若松鱗,人疑龍神,立祠奉之。

腰帶石 石在溪中,長可三丈,縈繞山腰,水涸則見有紋斑駁,隱若腰帶。

《卯齋石 》,崇福院後,方廣尋丈有和尚,每日卯時一飯,兀坐石上,終不再食,雖風雨,不笠不蓋。年一百有五,趺坐逝,因號「卯齋和尚石。」

步罡石 在虹橋。昔有巫學禹步於此,石有縱橫足跡。

新洲海石 ,胡致堂謫居新洲,嘗坐此石著《讀史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