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人。栖真、羅浮、天台、大霍洞宮四處。此山洞宮山之鄰也。上有太姥寺,下有《徐淵書齋》。

《金銀山 》:二山相連,一赤一白。

西巖山 在縣德星門外。南唐時,章仔鈞為王審知所知,付步卒五千,使屯山下。南唐使其將廬將軍來急攻,仔鈞於此拒之。後其子孫家巖東。宋真文忠築室講學於此,曰「西山精舍。」 有拱極堂,有睦亭,各自為記。

致孝嶺 縣舊號章家嶺,邑人仔鈞撰《三策》將往獻王審知,登嶺卜天,其夕地湧神瀵。既至,審知館為上賓,辟於朝。仔鈞歸里,親故夾道迎候,名嶺曰「章家。」 其曰「致孝嶺」 者,長老言章得象布衣時壻於石鼻頭練家,練輕之。得象攜婦歸,誓不復登此嶺。後練氏翁媼沒,得象夫人陟嶺瞻涕而已。

楓嶺 在城北安樂里。浙閩交界之地,上有楓嶺關,一名「大竿嶺。」

《西巖嶺 》嶺勢最高,晉王欽儒、吳興陸邁愛此山,嘗遊其所。宋章得象少時讀書山下。

《密嶺 》,梁江淹嘗遊其地。

梨嶺 路通衢之江山,厥土宜梨。宋楊億《談苑》云:「天下水皆東,獨梨嶺水北流入廣信。」 洪武間,令張鵬舉表曰「梨關。」 正德七年,江西猺源寇亂,調軍民防守於此。

泗洲嶺 舊名折桂。唐林藻與弟蘊登第過此,題詩有云「而今折得兩枝桂,又向山頭聯影歸」 之語。後有僧泗上入閩度嶺,見水車碓磨,歎息機巧,人擬泗洲和尚,遂易是名。

柘嶺 在縣界,處州麗水縣地多柘樹。謝靈運

《永嘉記》
柘水源出吳興吳興浦城古名也陸羽

《記》「高一萬七十餘丈,絕頂週迴一百步。」 又《舊記》云:「柘嶺峻極,勢徹蒼霄。」

白馬巖 舊見仙人乘白馬至此,旁有「傅築巖」 ,宋祖秀實故居。

七房巖 巖有七層,最上有泉,穴圓如鏡,名「鏡泉」 ,與九石潭通,旱禱即雨。

查源洞 在查溪之源,界崇安縣,絕壁懸崖。宋紹興初,設西安、臨江二寨以備寇。紹熙元年,洞寇張海起,民多避入此山。

新溪 源出百丈山,與南浦水合。

南浦溪 源出漁梁山及柘嶺,自縣北折而東南,匯為大溪,復西遶學宮及縣治前,至新溪合流,復轉東南,縈行迴抱,馳赴崇安。建陽溪合流以達於甌寧西溪。

南溪 源出高泉里,流至錦江,會入大溪。臨江溪 源出新興澄湖橋,流至觀前,入大溪。東源溪 源出西陽山,至登雲里下沙溪入大溪。

石陂溪 自太湖山至總章里南崖會入大溪。前源溪 源出登雲里下沙橋,至古湫入大溪。江村溪 自柘嶺轉流,與漁梁水匯入於大溪。洪源溪 源出夢筆山前,會於大溪。

大石溪 昔朱文公訪友過此,值山花盛開,書「錦山」 二字於石壁。後人橋之,名橋曰「錦江。」 內有龍湫,名巖谷井,旱禱輒應。

白雲潭 :在縣治東,即陂下渡。上有飛湍奔瀨,至此則深沈淨瑩,有古「白雲石塔。」

鳧綠潭 在縣治西,當南浦、新溪。二水合流,深沈瑩綠。

九石潭 在縣西洋渡。上列九石如獅形,下深莫測。

《古湫潭 》深不可測,下有石洞。

龍背潭 潭有巨石,高五丈,闊十丈,狀若龍背巴獸。潭 潭深莫測,左右皆石壁。北有石板,長二丈,高八尺。舊傳惡獸潛潭中,詭質怪章,能覆舟搏羊豕。唐會昌中,道人張衡過而治之,咒符入水,獸乃呈狀。衡以指摸狀,石板入石三分。故老相傳,嘉靖間猶有見之者,多屬吉兆。一云:山有獸名縣神,豕身人首,狀貌醜惡,好出水邊石上。張平叔往寫之,獸入潭不出。或云:「此獸畏畫,故不出,可去紙筆」 ,獸出矣。

吳家灘 在縣東募太里。水激石屏,不通舟筏。茅洲灘 在九石渡下。溪石低昂曲折,奇異丘源灘 ,狂瀾巨石,下扺巴獸潭。

塔嶺灘 在縣西南岸鋪側,邑水悉會於此。濤洪浪,巨山橫抱如襟帶。

旱灘 地名「党溪」 ,昔有暑月過此求飲,無與者,插杖水中,遂涸不流。

《龍井坑 明》上官通隱居是處少為掾。一旦苦孑絕緣寂默通。《道符能愈病,咒可致雨。作口號》云:「老骨崢嶸裹皺皮,精神不似少年時。」 《一周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