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道,覆屋七十五間。三十七年為洪水所蕩,墩屋盡圮。

范橋 在江墩,有上下二座。

交溪橋 在交溪。以上俱在北洛里。

順濟橋 在上周屯,舊名「板橋。」 宣德二年,邑人王仕俊建。

玉溪橋 在將溪。明正統二年建。以上俱在均亭里。

德星橋 在大閘街

回龍橋 在荷墩。以上俱在興中里。

虎溪橋 在大田。明景泰間,里人丁仕顯建。長灘橋 在長灘鋪前。以上俱在興下里。拱聖橋 宋咸淳戊辰建。明成化己亥,知縣海澄重建。

龍湖橋 在將口。宋時建,圮。明萬曆戊戌,知縣魏時應重建。以上俱在崇文里。

福僊橋 在嶺頭。明永樂六年,僧正果建。仁德橋 在南林。以上俱在崇仁德里。

同由渡 在同由里

阜石渡 《縣志》作「烏石。」

溪口渡 在三桂里

馬鋪渡 在崇泰里

麻溪渡 在永忠里

潭頭渡 在均亭里

神前渡 《縣志》「神」 作「宏。」

亭村渡 在興下里

酎口渡 在崇文里

崇安縣

岑陽關 在治東北隅,東接浦城,而銅鈸山障之。稍北由牛尾兜出信州封山,廣谷深林,地或有警,斯其盜窟。關外內交險,林木滅影,石磴嶮巇。若由榆溪南入,一失顧步,便墮懸崖。但關口勁風毒霧,嵐煙冥晦,難以宿兵,乃退屯岑陽村口。關北三十里至交州巡司,諸關總道也。其地名「八方廠。」 越坵底過茅店,由棧道而達岑陽。岑陽稍西,由汪墩後山黃龍巖,九曲溪愬流而北,亦通榆溪。此其間道可設防也。

桐木關 在治西一百二十里。東通建陽之嘉禾,西通鉛山之黃柏坂,南通邵武之光澤境,北通本邑之周村里,四達無險。其西目「桐樹原」 ,至三港可通大竹嵐、小竹嵐,入縣間道也。

谷口關 ,山河小徑,因內有「紙廠」 ,止為石塘往來之路耳。明崇禎十三年堵塞。

分水關 唐時為閩王寨。舊傳閩王嘗自建城騎白牛一日至此,人皆異之,是入閩第一關也。境接楚、越,故曰「大關」 ,巡司在焉。關以外二舍為車盤驛,關以內二舍為大安驛,雖非峻阨,長嶺逶迤,亦一險也。北瞰烏石,地狹人稀。左潛斜逕,自白鶴僊麓可遶關左而出,所當備矣。大安、楊莊、舉富地展可駐,水草,便於應援。昔人分屯兵營焉。

觀音閣 ,左連分水,右達溫林,遠瞰倒鐘嶺,凡三十里,為山前地,可屯眾。由上路坂、黃柏坂則西與分水路會。關以內曰「地源」 ,三十里至赤水湖。由松嶺後發龍坑蹊,出大壋,始與溫林路會。地視諸關為獨僻,此在守關口,扼間道矣。溫林關 與寮竹、觀音稱三關,皆外控上饒,分道通關,而衢、信二州於此設置巡司焉。其地野曠,民聚坡嶺易登。關以外約二舍為山前。左連上路坂而達分水,右通榆溪而至船坑。關以內約二舍為溫林。

寮竹關 ,當北境九十里至縣。出關十五里為榆溪,信州屬地也。入關十五里為童家坑。自童家而車盆坑,而毛連坑,而坑口,而上乾原,而下乾原,數村相望,民可以什伍。自坑口東踰茅嶺,出周《𤲞詹》地,西五里為上長墩,十里為下長墩,民可以資應援。

焦嶺關 西寮竹、東岑陽,三關以北,統會於榆溪,而焦嶺險矣。關南五里西至水碓壟,由橫逕至後官坑,皆深林窄徑,出險而至吳家畬,始通寮竹。出東二十里為歷、上水村、下村,又五里為大渾、小渾潭,村煙雖廣,去閩為遙。

德星橋 在縣北門外。後改名「濟川」 ,又改「慈濟。」 宋端平間,縣令章瑞子建。景定間,縣令劉漢傅重建,改名「廣福。」 元泰定二年,知縣彭好古撤而新之。明成化十八年,邑民暨煜、范勳募眾重建。今燬。

聚奎橋 在縣南門外,舊在宣化坊左。宋時橋東有中丞翁彥國、樞密劉珙所居在焉,故名「畫錦」 ,又名「旌忠。」 後圮於水,縣令趙彥繩重建,未成而壞。嘉定間,縣令趙必愿移其址於今所,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