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十八卷目錄

 建寧府部彙考六

  建寧府關梁考二

  建寧府公署考

職方典第一千五十八卷

建寧府部彙考六

建寧府關梁考二       府志

浦城縣

高泉關 在東鄉,距縣九十里。界龍泉。

大石鄭坑小關 在東鄉,距縣八十里,界松溪。翁源關 在東南鄉,距縣八十里,地名「上原里」 ,界松溪。

太平關 在西鄉,距縣八十里,地名通德里,界永豐。

二渡關 在北鄉,距縣一百二十里。地名安樂里,界永豐。

楓嶺關 在北鄉安樂里,界江山。

金竹關 :在東北鄉,地名「畢嶺」 ,距縣八十里,界江山。

安民關 在東北鄉畢嶺,界江山。

柳營關 在東北鄉安樂里,距縣七十里,界永豐。

南浦橋 江淹《別賦》:「送君南浦」 ,即此。在縣治南隅,舊名縣南橋。宋慶曆中,權縣事上官端儀建,又呼為上官橋。後圮於水。淳熙中,知縣曾慤增修。元燬於兵。明洪武中,主簿馮英、耆民潘至善等募民重建。成化初,知縣張昺令耆民黃孟珪募眾重修。正德中,知縣孫懋命耆民徐希勉重建。萬曆二十年,邑紳徐維賢復葺新之。

萬安橋 在金鳳門外。舊名清遊橋。明洪武中,道士邵允石募建。宣德中,僧善定募眾重修。火。成化中,知縣顧恆、主簿吳安令義民張文行等募眾改建。嘉靖七年,知縣陳思謙令耆民張世境等募眾重建,更名「萬安。」

迎遠橋 在迎遠門外。明正統十四年,縣丞何俊架木為之。成化十三年,知縣張昺易之石。正統七年,圮於水,知縣孫懋重建。

新溪橋 在縣治迎遠門外。明正統九年,知縣甘綮令耆民林士美、葉孜達募建。正德間壞。嘉靖六年,邑人吳泰懷募建。

大官橋 在德星門外。明洪武十六年,邑人黃中美建。

三里橋 在拱北門外。「明洪武十五年建。景泰四年,知縣何俊重建。成化十四年,知縣張昺增修。嘉靖十九年,僧成瑀偕弟張一仕重建。砌官路,自北門外至湖山塘。」

臨江橋 在臨江嶺。明正統十二年,僧善義募眾建,後圮於水。嘉靖七年,里人王嶅等募重建「南谷橋 。」 明成化五年建。

藿村橋 明嘉靖間建

慶遠橋 明成化二年,里人王仕諤募眾建。俱郊陽里。

烏橋 明正統十年,知縣甘綮建。嘉靖五年里人周允諒募建。萬曆三十二年圮於水,諒孫周鳳、周松重建。

白馬橋 明正統十年里人黃慶「募眾建。」 高巖橋 明正德八年里人江成旺「募眾重建。」 南口橋 「明弘治十年建,嘉靖間邑人潘鐸倡募增建。」 俱在大石里。

花橋 明景泰二年里人徐敏募建。嘉靖七年圮於水,里人朱暠募眾重建。

橫櫪橋 明宣德六年里人葉友諒募建。後圮於水。正德五年里人沈神養「募眾重建。」

雙廟橋 明宣德五年知縣周原慶建,後圮於水。正德五年僧定權募眾重建。俱在高泉里。「人安橋 」 「明洪武五年里人季子祥建,後壞。正德六年里人潘仍祐募眾重建。萬曆三十四年知縣黎民恆改建浮橋。」

濟川橋 明正德八年里人徐曾寧募眾建。俱在泰寧里。

錦江橋 在大石溪。宋朱文公書「錦江」 二字於石壁,墨跡猶存。後建橋名「錦江」 ,因圮改為「渡。」 明嘉靖間,邑人張鑑募眾復為橋。萬曆元年,知縣詹全覺更名「錦工」 ,又圮。三十三年,里人梅一揚、蘇職、吳文元重建。今廢。

太平橋 明永樂十八年里人龔賓郎募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