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雲樓以敵之,鑿一井以宣氣脈。萬曆庚戌,重修儀門牌坊青雲樓。辛亥建名宦鄉賢祠於櫺星門內。

皇清順治五年,燬。康熙三年,知縣余光魯重建。

建安書院 在府治北。宋嘉熙二年,郡守王野建,以祀朱熹、真德秀,因室以營書院,又建「燕居堂。」 明洪武十九年,徙書院於崇儒坊,而以故址創知府廨舍,久燬。

皇清康熙三年,署縣事甌寧縣鄧其文改建故「衛基。」

義學之右,中祀建州宋諸先儒,後建文昌閣,閣右隙地為射圃,提學徐孺芳鄭重並「記。」

學田 明嘉靖間,知縣符驗置田,歲租銀八十一兩徵入縣庫學道支用。

萬曆間,巡道沈儆炌置田,年徵租銀四兩五錢七分五釐;屋三間,年徵租銀六錢五分。

知府邵廉,置田三十五畝九分,年徵租米六十三石七斗零。

同知陳一夔、知縣荊文華共置田八十畝,年徵租銀一十九兩二錢。

萬曆二十九年,知縣仙克謹置田二十一畝,年徵租銀六兩三錢五分,給助貧生等用。

社學 一在興賢坊,天王堂。一在叢桂坊,以旌善亭廢址改建,今為游廌山祠。一在中和坊紫霞洲街,久為民居占。明萬曆二十四年,知縣文立縉清出立扁,復廢。

甌寧縣儒學 在府治南叢桂坊,故府學址。按舊志,「宋治平間,始立縣治於寧遠門側,學在縣治之左。熙寧三年,學隨縣省。元祐間,復治於朝天門外,而學在縣之東。」 建炎初,燬於寇,學附於郡學。慶元三年,知縣劉唯然改創於縣西。元因之。至元間,復燬於兵。縣徙城內,而學遂廢。明洪武十二年,復建學於城西敬客坊。永樂十四年圮於水。正統十二年奏遷今所,建置粗備,而沙尤寇作,工遂輟。景泰二年重建大成殿,前立戟門,創兩廡及櫺星門,又建明倫堂於殿東,列「明善」 、「復初」 二齋,列會饌堂及齋舍倉宇。於明倫堂左,創學門,鑿泮池。天順八年復學傍侵地,重建櫺星門,葺明倫堂及齋舍。弘治五年重修,改建櫺星門。八年重修明倫堂,建二坊於學前左右,建科貢題名碑亭於泮池左右。正德十年重造學門。嘉靖九年重修,建「敬一」 亭於殿東。十五年,拓明倫堂之耳房,創廨房及號舍射圃。萬曆三十七年,築四圍牆垣,重建兩齋。四十四年,明倫堂災,知縣鍾世芳偕諸生督建。崇禎五年燬,知縣詹兆恆偕黃同知督建。

皇清順治五年,焚於兵。知縣江中楫建,康熙十年,黌。

門牆垣圮於水,知縣章可程倡捐重修。二十五年,復圮於水,改遷舊左衛基地。

屏山書院 在城南紫芝上坊,即洪山寺也。舊在登俊坊。元至正六年,郡守趙鏞建立祀宋屏山劉子翬,以門人朱熹、從子珙配享,蓋書院基實珙故宅也。明初改為建安縣儒學,祀子翬於戟門之右。天順八年,改建今所。堂之北構兩齋,南為門,外立「綽楔」 扁以舊額。

《環溪精舍 》在城南紫芝上坊,今改為「朱韋齋先生祠。」

崇正書院 在德勝坊,舊名「三官堂。」 明隆慶間,議毀淫祠,知府許天贈改為「崇正書院」 ,祀文公於中,而合祀諸儒。十三年,提學王世懋改為朱文公祠,而以六門人配,春秋祀官,府主之。今廢。學田 :明萬曆間,巡道沈儆炌置。田九畝二分三釐,歲徵租銀四兩六錢六分六釐。

知府邵廉,置田苗米五十籮零五斗,歲租銀一十三兩三錢二分五釐。

知府朱汝器置田一十五畝九分九釐,歲徵租銀五兩四錢。

同知羅紳置田一畝七分五釐,歲徵租銀八錢;知縣易應昌置田一十九畝七分五釐,歲徵租銀五兩七錢。

崇禎間,知縣詹兆恆捐俸一百六十兩置田,歲徵銀十六兩。

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銀六十兩置買學田,計苗米二十五籮三斗七管半,另丈銀九分八釐,科民米九斗一升七合六勺二撮七圭六粟四粒。

社學七所 一在尚書坊普照堂。一在純孝坊朝天坡。一在尚書坊純架巷,俱明正德元年建。一在城西移忠坊,明嘉靖十四年,知縣應鳴鳳因廢河泊所改建。一在隆禮坊馬軍營圓通堂。以上六所,久為民占。萬曆三十四年,知縣駱駸、曾清出。一在大中寺社學舊《志》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