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60

此页尚未校对

己上共田一百五十九籮五斗,原縣牒學收租,扣納編糧外,為諸生之費,餘存置桌凳等用。

皇清康熙壬戌,總督姚啟聖捐俸五十兩,知縣呂祁。

捐銀一兩四錢。買蔣觀學白糙米五十四籮三斗,載民產三十六畝二分,遞年儒學收租,支給貧士。其糧另立「姚興儒」 一戶,雜派盡免,止完正供銀二兩六錢七分五釐五毫五絲。豐米三斗二升七合六勺。知縣呂祁捐俸立碑。

麻沙社學 在永忠里麻沙街。明嘉靖十二年,邑人劉有光建。

皇清順治壬辰,山寇陳德容燬。康熙間,邑人劉鳴霆

重建

茶塔社學 在崇政里蓋口。明萬曆間建,廢於崇禎末年。

皇清順治辛卯,重建。

「書坊社學 」 在同文書院文昌閣下。已上三所「社學」 見存。

縣坊社學 在四總,與縣治相接。先是,稅課局地因燬,為有力者奪之。嘉靖庚戌,知縣馮繼科查復重建。

皇清順治丁亥,燬廢。

同由社學 在同由、橋頭二堡。明嘉靖乙巳,知縣張直協建,屢燬。萬曆間,改為義倉。

皇清順治壬辰,山寇又燬基存。

三桂社學 在水南天堂之左,東嶽廟之右。明萬曆間,廢址存。

莒口社學 在崇泰里。今廢。

崇安縣儒學 舊在晝錦坊。舊《志》云:「在營嶺之右。」 宋紹聖二年重建。崇寧間,增修大成殿、兩廡,殿後立教堂、學官署,東西有四齋、庫二,皆在兩廡之右。櫺星門之外為興文祠,為射圃亭。景定壬戌復新焉。咸淳元年,重建大成殿,易立教為明倫堂。東景行祠祀鄉賢。元至正乙卯重修。延祐丁巳立二坊於街。至正壬辰重修,乙巳燬於兵。明洪武四年新建,永樂十一年修葺。正統十一年創兩廡。嘉靖乙未遷立新學,併文定書院西山、蘭若二處為之,制度如式。櫺星門西向,壬子易東向。隆慶二年暴風頹折。萬曆壬子復改立於營嶺通衢宋學舊址。崇禎壬申遷於北門牛氏巷,建立甚麗,即今學也。兵燹之後,漸就傾圮。

皇清康熙元年議建,未果。四年,復修「明倫堂」,次第落。

成九年重建「啟聖祠。」 今煥然改觀矣。

少微書院 在豐陽里蘆峰。明初改立於黃土墟之衢。嘉靖兵燬,復就蘆峰「一指庵」 之左立小祠以祀焉。

紫陽書院 在武夷五曲大隱屏之下。文公初作精舍也,號「精舍。」 屋左曰「隱求」 ,右曰止宿堂、曰仁知齋、曰觀善館、曰寒棲塢、曰石門亭。有晚對,有鐵笛。宋景定間,設山長於此。元因之,後改山長為教授,邑士詹光祖為教授,重修之,游鑑、江應繼葺之。至正乙巳兵燬。正統戊辰復為建精舍,立公神主,以黃幹、蔡季通、劉爚、真德秀配饗。獨善書院 ,宋儒熊茂叔築於鼓樓巖下。陽明書院 ,在武夷五曲溪右。嘉靖間,陽明先生間道入武夷,從游者甚眾,後請為祠以祀公。梓翁書院 ,宋初建在黃柏里馬頂峰下。中奉翊善公像。洪武元年虞賊焚毀,二年復建,立祀田以供祀事。

南山書院 在武夷三曲虎嘯巖下。宋蔡九峰建,以為講學之所。後人因建祠以祀之,并祀節齋先生。

石鼓書堂 在武夷八曲鼓子巖下。宋葉夢鼎建。

學田 學舊無田,淳熙間,始籍廢寺之田入學。吳屯東山廢院田白米二百六十九斗。大渾里白雲廢院田白米四百二十四斗。建平里鳳林廢院田白米二百五十五斗。周村里聖曆廢院田白米二百一十六斗。豐陽南邑廢院田白米二百斗。建平里彭宅田白米九十斗。周村里詹夔、王南強田白米一十二斗。豐陽里開平廢院田,白米六百五十二斗。大渾里哀哲田八頃,納白米六百八十二斗。建平里阿卓田,白米八十斗。建平里西興福絕院,租錢四十六貫二百文。一,本府太守邵置,有田苗四十八石三斗,坐落地名「蔣村里。」

一本縣邑侯鍾置,有田苗五十八石九斗。一本縣鄉宦黃大年置,有田苗一百三石五斗。浦城縣儒學 學宮刱始不可詳。按《舊志》云:「去縣東南一里,元季燬於兵。明洪武元年,知縣張鵬舉建大成殿。十二年建明倫堂,立科甲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