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六十卷目錄

 建寧府部彙考八

  建寧府風俗考

  建寧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六十卷

建寧府部彙考八

建寧府風俗考

府總

宋張叔椿《記》「建備五方之俗。」

韓元吉《記》:「家有詩書,戶藏法律。其民之秀者狎於文,負其厲氣者亦悍以勁。」

《方輿勝覽》:「其民柔脆,憚于遠行。」

《建安舊志》:「處市井者,好侈而尚浮;居田里者,勤身而樂業。」

《舊志》:「男女不混於途,少長各攻其業,民畏官府,士重清議。農力甚勤,不事商賈末技。」

明楊榮《記》「晦庵、西山二先生過化之邦,流風遺韻,宛然猶存。」

朱行中詩:「水無涓滴不為用,山到崔嵬猶力耕。」 《建陽志》:「道義之鄉,絃誦相聞,貴賤不相等,貧冨不相資,蓽門圭竇之士,皆能挾族譜以推流派。」 《浦城志》十:「以名節自勵,催科不煩,田野之民。」 猶為真率。

《松溪志》士風淳朴,人性儉約,男務耕稼,女務織紝,不事商賈。

《崇安志》:「山峻水急,易鬥輕生。自胡、劉、朱、蔡諸儒奮興,講明道學,而《詩》《書》禮樂之盛,彬彬幾于洙泗。」

朱韋齋《政和志》:「無豪家大姓,陵轢細民,以亂政化。」

《壽寧志》:民多務本、少逐末,知節儉而簡于禮義。一失其平,叫呼四出,折之以理,忿怒亦銷。此以前建俗之大都也。今則不然,父母死,惑于堪輿,或一二十年不葬者;婚姻間或論財,少年不務本業,桀驁市井,呫嗶後輩或輕其長者。撫今追昔,不無慨然。

建寧府祠廟考一       府志

本府。建安、甌寧二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紫芝上坊,明成化十五年重建。

社稷壇 舊在冨沙廟側,今在城西移忠坊之《龍山》。

郡厲壇 在朝天門外太平坊,壇前有亭,洪武八年建。

城隍廟 在府城內從化坊,宋時建。唐封昭烈侯,以刺史張文琮、陸長源俱有功德于民,列祠于左右以配食。

旗纛廟 在行都司後。宋雲「榭臺」 故址。

唐建州刺史葉公廟 在府城內尚書坊,古冨沙地,俗名「冨沙廟。」 公姓葉,諱顥,唐武德初為建州刺史,捍寇卒。

宋朱韋齋先生祠 即環溪精舍,在城南紫芝上坊。紹興間,為政和、尤溪二縣尉攜子熹往來,皆居焉,即熹幼年戲于沙上畫卦地。松後亦卒於此,前臨雙溪,為浮橋通城中,後有僧,改建石橋,假精舍為督工之所,名曰「橋局。」 已而僧廣其居,曰「橋局寺。」 後又更名「方廣寺。」 明成化二年,僅復其西隅隙地,建精舍祀松。正德十年,提學胡鐸始全復其地,重建精舍為堂,祀先生于中,而以文公配。今遷南門城內。

劉屏山先生祠 即屏山書院,在城南紫芝上坊,舊名「洪山寺。」

劉氏五忠祠 即屏山享堂之右。明弘治五年構堂,以祀忠顯公韐、忠定公子羽、忠肅公珙、忠簡公領、忠烈公純。

「存統祠 」 即翊正祠。舊為名宦祠。

明楊文敏公祠 在府治東北宣化坊。成化三年,以廢倉址建祠,春秋有司祭之。

唐建州刺史李公祠 在將相里梨山之麓。公姓李,諱頻,乾符中為建州刺史,有惠政,立祠祀之。

宋二程夫子祠 ,原郡內未有祠,康熙乙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