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壯觀也。樓之臺曰「冠山」 ,閣、曰「憑虛」 ,軒、曰「待月,亭」 、曰《咸宜》,東門曰《寅賓》,西門曰《寅餞》。嘉靖中,僉事汪佃所建。山前潭曰「北潭。」

象山 在府城東南三里。山形如象,其鼻迴轉,抱水一泓,冬夏不涸。形家名「白象捲湖。」

梨山 ,上有梨山廟。唐李頻刺吏時,雅好此山,公暇時往遊。頻卒官,父老相率葬於縣之永洛洲,既即此山立廟,宋時雨暘應禱,累封靈祐福應威濟信順王。然當時以為李回。洪邁守郡時,祈雨神祠,作祝文云:「亟回哀眷。」 書吏持白曰:「回字犯相公諱,請改之。」 蓋徐鉉作《稽神錄》以為回。後邁讀《文藝李頻傳》,方証為頻。元國初,則於學宮作《澤民分靈祠》祀之。揭祐民作祠樂歌:「山為鉤曲藏神宮,拂天雲旗揭靈風。云何王陽招之東,乘彼赤羆駕文熊。飄然遨遊碩環雍,帝裔隊仗王儀容。手挾隋矢井和弓,下庭考鼓兼鳴鐘。銅梨白雉血在中,淋漓酒肴薦和雝。引接我士俱登庸,上天翩翩策飛龍。」 征南將軍左丞何?道入閩,師抵建寧,旬餘不下,左丞震怒,刻日拔城。是夕,夢唐衣冠者立帳前,圓目長髯曰:「吾以一城生命付汝,勿妄殺。」 覺詢土人,「此間何神最靈?」 一僧以梨山廟對,言其形似儼如夢中。左丞躍然曰:「果如神言,吾忍戮之。」 翌日,守將達元芳以城來獻。越二日,太守瞿也先率耆老詣軍門降,左丞大悅,入城,市不易肆。洪武十一年,釐正祀典,第稱建州刺史李公,令有司春秋致祭。六月六日為頻誕日,亦詣祭之。下有小梨山,由今廟小徑入,約五里許,地名瀨石。前小源漈,下有古基及小廟。又傳神歿葬此。既立今廟,一夕大雷雨,小廟香爐飛上廟前大梨樹,建人遂截梨刻像,今正殿像是也。像貌常澤,相傳座下有井有龍居潤蒸神貌。祠左有臨清閣,刻頻建中詩。按《唐書李頻傳》,謂「盜發頻塚,壽昌人為之掩覆。」 鄭谷《哭頻》詩:「令終歸故里,末歲道如初。雨墳生野蕨,鄉奠釣江魚。」 曹松《哭頻》詩:「瘴中無子奠,嶺外一妻孀。恐是浮吟骨,東歸就故鄉。」 則永洛洲其衣冠之藏爾。

龜山 在漢溪之東。相傳曹聖者嘗為邑人雷氏擇此地葬祖下。有「曹山寺」 ,祀先之所。

《曹高山 上有曹聖者茶場》。

虎頭巖山 山多奇石,前聳一峰若虎首。上有馬仙姑庵。仙姑,將相里人,嫁期年而寡。紡績養姑,出入徒跣展,蓋渡溪不借舟。嘗語人曰:「我非世人,奈姑在耳。」或旱暵,鄉人舉迎祈雨,立應。後姑以壽終,襄事畢,遂飛昇去。側有涼傘山,其形如傘,下有孤石,聳如人立,俗呼為石人。又《霍童志》:馬仙姑姊妹三人,長適霍童青巖家,貞潔不偶。一日浣布,霍童流有仙桃一枚半,餘啖二姝,三人同日昇天。又按《列仙傳》:馬大仙,唐末處州馬氏女。既嫁家貧,養姑尤謹。遇異人授以仙術,往來傭織,去家百里,有美食,即以薦姑。今閩中多祀馬仙姑者,亦不知是何仙也。

雞足山 三峰如雞足,下有報恩院,又名臥雲庵,宋釋崇因居之。《五燈會元》:崇因,長樂陳氏子。六歲禮鼓山披削於國師言下發明。開堂日,僧問:「諸佛出世,天花亂墜。和尚出世,有何祥瑞?」 師曰:「昨日新雷發,今朝細雨飛。」 問:「如何是諸佛元旨?」 師曰:「草鞋木覆。」 開寶三年示寂。茶毗,收舍利三百餘并靈骨,歸於雞足山臥雲院建塔,即此三門山 。王氏據閩,於此置柵防守。

龍池山 山頂池有龍居之,遇旱觸以物即雨。涼傘山 在虎頭巖側,形如傘,下有孤石高聳如人拱立,俗又呼為「石人山。」

隊羊山 :連岡接隴而下,形如隊羊。

大富山 在龍津,培塿而潤,其地宜水。元楊達卿,文敏,榮祖也。家素饒,好為德。左丞阮德柔治建寧,迎致官舍為子弟師,強之仕,不應。達卿之為德也,推衣食以賑饑寒,出貲市牛以助耕作。歲首則設酒食會鄉人,戒毋鍛山林,恐傷昆蟲。草木之生,有截流毒魚探巢取𪃟者,皆予之錢,糓勸勿為。會歲饑欲發廩,惡其有名,告人曰:「有種吾山一株木者,酬以粟一斗寔,不問其種否。」 及木,大戒子孫毋售也。惟聖人之廟,學浮屠、老氏之宮、神祠杠梁,與貧人之欲為廬舍、死無以為棺者,於是乎取之。里人名其山曰「萬木北山 。」 宋徐大正居此,作《閒軒。秦觀記》:建安之北有山,巋然與州治相直,曰北山。山之南有澗,澗之南有橫阜,背山而面阜據。澗之北濱,有屋數十楹,則東海徐君大正燕居之地也,其名曰「閒軒。」 去軒數十里,有田可以給饘粥,供絲麻,賓婚燕祭之用,取具君將歸而老焉,而求記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