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節坊即靈寶觀故址

社稷壇 :在興賢坊東。舊在東嶽祠前,遷建今所。

邑厲壇 在治北城外二里許。

鄉厲壇 「明洪武九年建。」

漢祀壇 在武夷沖祐觀。肇祀自漢武帝始。城隍廟 在縣西興賢坊。舊在宣化坊。按《舊志》云:「神乃漢之灌嬰也。」 紹定三年重建,元燬于兵,明洪武元年移建今所。

東嶽廟 在縣西興賢坊營嶺。宋崇寧四年建,後遷于西門外右廡,祀張睢陽。傍有太保像。舊傳神聖姓楊,江右人,負販至崇,舍身東平王前,立化于此。其像尚骨立,有禱即應。

唐三丈祠 今與土地合。祠在縣治儀門之傍。舊在縣治西,祀唐殿監彭璫、宋侍郎張承傑、縣令翁谷。

唐指揮使廟 即慈惠廟,在豐陽里。神兄弟三人,孟曰林,仲曰楫,季曰槐。唐季屢立戰功。乾符間,黃巢入寇,兄弟共率所部擊賊,敗之,追至建陽被執,不屈而死。越七日,容色不變,人異之,具棺衾以葬。十四年,墓圮于水。棺泝而上,至竹湖山下,水擁沙石埋之。鄉人因立祠祀焉。寶慶元年,亡卒葉盛倡亂,縱火焚市,將及祠。俄而雷雨大至,火隨滅,群盜駭散。

唐大夫池公廟 即昭應廟,在五夫里,神名繁禧。五季之亂,隱不復仕。歲歉,出粟賑饑,鄉閭德之,沒為立廟。

唐義武廟 在瑞巖寺之西。神即扣冰,古佛之佐也。一姓唐名宏,一姓葛名雍,一姓周名武。于唐嘗平寇亂,因有將軍之號,歸隱于此。以劍囑父老曰:「劍無用久矣。今藏岩中,此地行且為道場,吾當護法。」 即而同化。時巨寇累發,輒顯靈異,懾之。未幾,扣冰卓錫,因建寺同奉焉。

胡文定公祠 舊在興賢坊,元至正間建。明嘉靖間改學,乃遷于舊學基。萬曆三十七年,復移學于舊址,仍改公祠于學基之左。

劉屏山先生祠 在五夫里屏山之麓,宋時建。朱紫陽祠 在武夷山五曲隱屏山下,即文公精舍。明正德間重建,置祀田,年久祠圮,康熙二十五年重建。

蔡九峰祠 在武夷一曲兜鍪山下。明正德間重建,給官田供祀。歲久圮。萬曆三十七年,復建于舊學基。

崇賢祠 在治西二里許。明嘉靖間建。

趙清獻公祠 在治西,明隆慶三年建,今在布政分司後堂。

江少微先生祠 在豐陽里,明嘉靖辛酉燬,近于廬峰「一指菴」 之左立小祠。

游文肅公祠 在節和里澄滸。其子孫自建、自立祀田。

白玉蟾祠 在會仙里,明萬曆間重建。

平水王祠 在縣治北傅公堤上,俗名「禹王祠。」 宋時刱于壓衙洲,後遷于今所。

「妳妳」 祠 在平水王祠側。

「昭烈王廣祠 」 舊在大安門外,嘉熙戊戌移于美俗坊。

福善王祠 一在黃柏里。「石臺寺」 ,一在水東。「關帝廟 」 在水東青雲橋東。

「五顯王靈順行祠 」 一在黃屯之西林,一在營嶺,一在宣化坊。

祐聖廟 一在吳屯之東嶺,一在縣西第五渡,一在蔣村里之大丘下。

鳴山行祠 一在梅嶺之鳴山,一在周村里之平川,一在縣南之柘溪口。

洪山祠 在貞節坊西山蘭若之上,乃呂梁洪神也。

福慶祠 在縣南節和里之楊墩。

彭公祠 在治東南。神名「庭堅」 ,嘗為崇安尹,禦寇有功。邑民立祠祀之,祭禱響應。

會真廟 在會仙里,舊名「同亭」 ,祀同會幔亭諸仙也。仙君廟在會真廟右。

江武廟 神一姓江,一姓武,以勇義相善,許以死。時有虎患,二人持弩捕之,江誤觸弩死。武曰:「平生以死相許,其可背乎?」 亦自觸弩而死,虎患遂絕。民義之,為立廟。

王陽明先生祠 在武夷一曲溪右,嘉靖戊午建。

浦城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浦門外,舊在回龍山下,僉事陳汝器移建儒學之左。明成化十年,築縣城,遷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