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廢。明即故址,改「建陽衛。」

壯城營 在宣化坊。宋熙寧初建,元廢。明即其故址為本府廣實倉。

熙然堂 在白鶴山前。宋慶元三年,太守黃遹構,以為勸農之所。弘治間,僉憲胡恭有記,即今所傳「探春亭」 是也。今廢。

望京樓 、乘風亭 宋紹興間漕使周頡建。鳳山閣 在吉苑里,宋太平興國間建。

溪山一覽亭 在紫霞洲東。舊《志》云:「朱文公構添差幹官亭 」 ,在府城平理坊舊鹽倉岐下。宋時設後省。元初為魏參政私第,明為軍職住舍,今廢。

東通判廳 在府城譙樓門東。宋紹興間建。建炎中轉運司寓治於此,後廢。元明為建安縣治東南。副將廳 在府親睦坊。宋時設。舊在廣西營,後徙於此。元廢。其故址。明為軍營,今廢。保節第十一指揮營 在親睦坊。宋熙寧七年建,營房八十二間,額領四百四十一人。元更名保十一營,後廢。其故址為軍民房屋所。

保節第十二指揮營 ,在崇儒坊。宋熙寧七年建,營房一百四十二間,額領三百三十一人。元更名「保十二營」 ,後廢其故址。明為建寧左衛軍營,今廢。

舊郡城 ,在城南紫芝坊覆船山下。吳永安三年,太守王蕃築。劉宋元嘉中,遷城於黃華山下,隨復其舊。唐建中元年,仍移治於黃華山下,舊城遂廢,故址猶存。

都作院指揮營 在孚惠坊。宋熙寧六年建。內貯材料,設兵匠為造作之所。建炎間,燬於兵。紹興十年重創。元廢,故址為「宣武王廟。」 明為軍職舍,今廢。

水西寨 在敬客坊。宋紹興間,將官陳敏領兵平杜八子之亂,留百人駐東禪院。未幾,移於水西,今顯親寺故址也。

豐國監 ,監廢池存行都司旗纛廟後,其故址也。

府學《孔聖碑 》相傳自黃梅縣飛至建陽,郡守命移置郡庠,碑上勒「黃梅縣」 字,建安令黃巖符記其事於碑陰。今碑存。

善見塔 在紫芝山左,與郡作對,名「文筆峰。」 晉太康中於山下建林泉寺。唐開元更今額。元至正間,寺僧玉峰紫芝巔先構廬塔,後易以磚砌七級大塔。明弘治時火,重建。天啟丁卯又火,知縣仲嘉建,順治戊子燬於兵,康熙十二年同建。二十八年四月塔災,知縣鄧其文倡緣營造。舊甌寧縣 在朝天門外太平坊,今其地入城內。宋元祐四年,知縣范濬復建。明洪武元年,知縣展鑑又即故址再建內備丞、簿、尉諸廳。東有不欺堂,西有浮香亭,皆林朝俊建。縣治後,又有民肥堂,更名「高遠」 ,知縣魏彥材建。元時縣遷於舊西通判廳,明遷於宣化坊故址,為建寧右衛倉,隨廢。

省馬院 在縣治西,舊置於昭化門外。宋慶元三年,遷於郡射圃。元廢。

都作院 在孚惠坊。宋設,明為軍民住舍。保節第十三指揮營 ,在掄秀坊。宋熙寧七年建,營房一百一十九間,額領一百八十一人。元改名保十三營,明為建寧右衛軍營,今廢。保節第十四指揮營 ,在孚惠坊。宋熙寧七年建,營房三十七間,額領三百三十人。元改名保十四營,明為建寧右衛軍營,今廢。

寧節指揮營 在城內西壕棟上。宋紹興十一年,諸軍揀汰中傷老病將校,下諸州,充牢城指城指揮。乾道元年,改寧節指揮營。元為軍營,明為軍民房舍,今廢。

左翼軍營 在臨江門內,宋紹定間置,為統制官駐兵之所。元廢。明為軍民房舍,今廢。

水吉都巡檢營 在禾吉里,宋設,元廢址尚存。雙溪閣 在廣澤坊,宋建,元廢。明為城基。呂蒙宅 在城南開元寺,吳呂蒙喬居於此。徐丞相宅 在明德坊。明為職官住舍,今廢。雅歌堂 在府城教場內,宋紹興間建。

「善教」 堂 在府城西敬客坊,宋嘉定間建。「濟川堂 」 在平政橋左,宋乾道間建,內有觀風亭,俱火。

迎斾臺 在威武門外。宋隆興間建,為迎送之所,後廢為城基。

將歸亭 在萬石坊。宋紹興間建,後廢。

富沙亭 在縣治西。宋紹興間建,元廢。

放生池 初建置不一,後以平政橋、濟川亭下兩溪合流處為之,後廢。今有「放生潭」 三字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