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上
朝真亭 在尚書坊富沙廟右,天慶觀之南。舊為望拜之地,今廢。
管門樓 在和義坊。元郡守趙節因修築郡城,改建安門為市門,尋改為管門。明指揮時禹拓其西南隅,此門遂在城中。邑人建樓于上,遂名曰「管門樓。」 順治戊子,燬于兵。康熙二十四年重建。
建陽縣
閩王城 在崇文里,地名城村。周迴有土堆如城,其中平坦,故老相傳,即閩王殿基。外有水田環繞,乃舊城濠。按《舊志》,王審知築城建寨于此,有叛將據之不得,乃以其寶物棄洲中。今鄉民呼其地為主殿,呼村為城村,呼洲為寶蓋洲。龍洲社 在考亭龍舌洲上,祈雨甚驗。今址無存。
弓手營 在登高山下。宋慶元間,知縣儲用刱為教閱之所,今廢。近呼為「後營巷」 者,即其址也。同由樓下,舊亦有營舍,今營前巷。
江為故宅 ,在三桂里瀛洲橋頭,即靖安寺是也。蔡元定貶道州時,朱文公餞之於此,今廢。丘子野故宅 ,在東田芹溪六曲,棟宇見存。朱文公故宅 ,在考亭書院右,即今滄洲晚築。道源堂 ,在崇泰里雲谷。乾道間,朱文公建。三賢堂 在莒口前。宋儒翁道源建,與熊禾、謝枋得講道之所,至今名其村曰「三賢堂。」
讀書室 在縣治北。開禧乙丑,知縣張以道建,朱文公書扁,後改「龍亭庫。」
虛直軒 在治西。大德乙巳,主簿汪蒙建,熊勿《軒記》。
八景樓 在縣治前浮橋巷景陽門舊址。地有「八景」 ,登樓一目可盡,故以為名。成化中,知縣汪律重修。
清邃閣 在考亭書院。宋慶元丁巳,朱文公跋《李參仲行狀》於閣中。
汲古井 在考亭書院內。朱文公題井欄上有「嘉熙」 二字,今廢。
望考亭 :在三桂里。唐侍御史黃子稜建,以望其親之墓,因名其里。按《陳氏族譜》云:「侍中陳遜構亭,望父廣寒先生墓。」 未知孰是。後文公築室以居,人,遂呼朱考亭云。
聚星亭 在下考亭。宋丞相陳旭建。一云「陳升之建。」 慶元庚申年,朱文公重修。
連理亭 在縣堂後。時有梅連理之異,因榜云「仙水亭 。」 在興中里羅漢山之麓。相傳漢梅福仙遊至此,愛其水清潔,以石甃砌為井。元至正間,道人鄭覺清建亭於上,因名。
「東陽古路 」 ,自蓮臺山腳出同水窟,歷水南街演武亭前、羅漢山下,經嚴墩、黃墩諸地方始達於馬鋪。元季有直指按部至酉州,窄處,肩輿為巖石所挨,幾墜巖下。乃相地勢,闢新嶺、佛嶺、塔嶺諸處,遂成大道。至今古路上砌石猶存。《崇安縣》。
「詠歸堂 」 ,在武夷一曲兜擔石下,宋蔡九峰建。「茶巖小隱堂 」 ,在武夷五曲,宋欽道建,為讀書之所。
浦城縣
晝錦堂 在西郊南峰寺。宋郇國公章得象建。內鐫「宋仁宗賜詩」 ,凡章氏子孫登第者,俱題名於此。今廢基存。
文莊公書堂 在夢筆山等覺寺右。宋楊徽之少時讀書於此,今廢。
紫微閣 在縣東元玅觀後。元至正三年,邑人徐碧潭等建。
徐淵書齋 在縣東北忠信里太姥山之麓。今廢址存。
皇華館 在縣北隅。吳永安中建,名「吳興館。」 宋改今名。尋建天心寺,今改建儒學。
西陽館 在登雲里嶺上有額曰「披雲亭。」 彩門樓 在德星門外馬車街,有「彩門舊蹟」 四字。相傳宋時章氏諸名族聚於此。
睦亭 在縣北長樂里,仙陽鎮之西。宋嘉定十五年真西山建,為讀書處。元末傾圮,址尚存,先生自撰《記》。
綠波亭 在南浦溪濱。宋時建,為縣官迎送之所。元圮,址存。
鳳池亭 在舊儒學饌堂後鳳池上。正統九年,知縣甘棨建,今廢。
越王臺 在縣越山之巔。《舊志》云:「漢越王餘慶築臺於此」 ,為烽堠。林巒蓊鬱,具有壯觀。順治三年,知縣李葆貞同協鎮李繡重建堂館,規制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