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3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以時考之可矣。誠能於此推原羲、軒以來之統,大明 夫子祖述憲章之志,上自辟雍,下達庠序,祀典教法, 一惟我文公之訓是式。古人全體大用之學,復行於 天下,其不自此始乎?今公嗣以文肅黃氏榦配舊典, 從以文節蔡氏、元定、文簡劉氏爚文忠、真氏德秀,建 安、武夷例也。我文公體用之學,黃氏其庶幾焉。餘皆 守公之道,不貳其侑,公也實宜。公以建炎庚戌生於 劍之南溪,父吏部韋齋先生仕國也,公蘊經世大業, 屬權姦相繼用事,鬱鬱不得展,道學為世大禁,公與 門人益務堅苦,泊如也。慶元庚申,歿於考亭。後十年 庚午,疆場事起。又六十七年丙子宋亡,公曾孫浚以 死節著。嗚呼!大聖大賢之生,其有關於天地之化,盛 衰之運者,豈可以淺言哉!夫子之《六經》不行於再世, 而公之《四書》乃得昭著於當代。公之身雖詘於時,而 公之道卒伸於後者,天也。過江來中州文獻,自左丞 覃懷許公衡始倡明公學,家誦其書,人尊其道,凡所 以啟沃君心,栽培相業,以開治平之源者,皆公餘澤 也。方侯刱義學,東平袁公璧適以臬事至閩,訪求公 後,表浚二子林彬於省長南溪建安之書院,奉韋齋 及公祠。又以考亭乃公舊宅,懇懇焉。諸生《小學》入門 之要,尤以師道不立為憂。既以金華陳君舉司文,吳 會於胄學徵藏書,考尋文獻,且欲於此繼成公志,以 復《六經》古文為屬,誠巨典也,而必有竢焉。天運循環, 無往不復,欲觀周道,舍魯何適?正學一脈,亟起而迓 續之,則天地之心、生民之命、萬世之太平,當於此乎? 在侯之功,不亦遠乎?侯世以德顯,其仕閩以仁為政, 道南七書院,皆其再造也。考亭西北偏有山曰「雲谷」, 晦菴在焉,侯亦為之起廢。汪君於山之麓為門以識 之。凡公墳宅,悉從而表樹焉,庶乎知為政之先務矣。 精舍創於紹興甲寅,前堂後室,制甚樸實。寶慶乙酉, 令莆陽劉克莊始闢公祠,今燕居廟,則淳祐辛亥漕 使眉山史侯季溫舊構也。書院之更造,惟公手創,不 敢改,棟宇門廡,煥然一新。邑士劉熙實終始之。義學 之創興,宋欒、黃樞首率以聽,華躬孫、葉善夫、趙宗叟、 旴江李廷玉與有謀焉,而厚帑庾,完塈茨,以迄於成, 則虞子建也,賢勞皆可書。時提調官總管張仲儀,教 授三山黃文仲,助田名氏悉書「石陰後。」

《橫渠書院記》
明·丁顯

默契心融,明道繼孟氏不傳之統,精思力踐,橫渠得 程子正派之宗。故楊龜山稱其「如彼見識,秦漢以下 何人得到而真。」西山曰:「『張子有言:聖人者,為天地立 心,為生民立極,為前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由是 觀之,蓋真得孔孟之傳者。非天所畀,其孰能與於此?」 先生姓張,諱載,字子厚,厥考寓鳳翔郿縣,因家焉。先 生登嘉祐二年進士第,累官崇文院校書,同知太常 禮院。辭疾退居太白之陰,橫渠之陽,故學者稱為橫 渠先生。著《西銘》《正蒙》《經學理窟》等書行於世。贈獻公, 加封郿國公。先生九世孫諱德者,登寶祐二年進士, 授官知閩之邵武縣事,帶木主以行,往來建陽,道經 麻沙,見其溪山之勝,欣然愛之,遂卜居焉。創建「橫渠 書院」五十楹,以安獻公神主,仍以弟御史公大臨為 配。凡百整飭,足稱大觀,其可謂尊祖敬宗,知所重矣。 元季燬於兵火,遺墟故址,鞠為牧場,過者歎息。洪武 丁卯春,邑侯郭伯泰以進士來宰斯邑,訪諸儒苗裔, 而皆勉之以學。及聞先生書院弛廢,遂召十三世孫 子貴,予錢若干,命於故址鳩工度材,以營其事。始於 己巳之三月,踰四月而落成,悉如舊制。屋宇加麗,觀 者歆仰。郭侯知民有所感動,由是俯順眾心,給田二 十畝,以為祭禮之需。而郡守宣城芮侯麟為書「橫渠 書院」四字以揭於門,請予記其事。予惟孝子慈孫之 心,孰不欲追揚先世之美,又孰不欲恭奉先世之祀。 顧無其美而不得為與?有其美而無在上者以崇尚 之,則又不敢為者多也。今以先生之德之美,當其子 孫遷徙越世之餘,祠宇廢弛之後,猶遇宰以作興焉。 則正學之在人心固為可見,而孝子慈孫之願亦無 有不盡矣。《傳》曰:「仁者必有後。」固先生修德之報,而彰 往以訓來,在郭侯其亦得為政之先務與?是為《記》。

《重造水南橋記》
張大典

郡之南為紫芝坊,天壇在焉。「鐵獅」、「雲際」諸勝於是乎 萃。納松政、壽邑之水,合流於西溪,水深而駛,舟人不 利於渡。元至正二十五年,浮屠氏知源始甃石為橋, 釃其水為一十六道梁,亙以行,建人利之。建多山,故 雨,雨輒水漲,屢瀕於圯。歷明,郡公朱汝器、邑侯易應 昌前後修葺。閱歲既久,復為洪波所囓,石板率攲仄 不可行,或有漂沒者。郡人編獨木續之,梁去水二丈 有奇,若長虯之駕空中橋高而流益迅。郡以南壤接 南平、古田二邑,行李過是都,若擔者,若負者,建屬里, 民之來納秷者,納秸者,郡郭之樵者、採者、販者,肩相 摩,趾相錯,來者繼,往者續,稍失足輒越隕其下。今年 春,余隨郡守後展祭天壇,舍轝而徒,蹲獨木板,過敧 石,俯瞰磧中流,若駿馬之馳下坡,趾搖神悸者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