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西有》白石成堆,遠望如雪未消。

三港溪 在縣西南五里。連有三小港,皆自寧化會流清溪。

鄭家坑溪 在縣北。各山坑水合流,至古基頭及南岐入正溪。

芹溪 在夢溪里。源自歸上,至芹口入正溪。嚴坊溪 在縣治南流至橫口入正溪。

清溪 在縣北。源自寧化,出高地清口合正溪。羅口溪 在縣西北羅村里。發源連城,過北團至羅口合正溪。

李坊溪 在縣西四保里。發源長汀界,至白石溪入羅口合正溪。

夢溪 在縣南夢溪里。源出百里山,流至九龍灘合正溪。相傳溪上林木蓊鬱,行者如夢,因名。七里灘 在縣東南七里。溪多亂石,曲折迅激。旗角灘 在縣東南八里。

牛角灘 在縣西南十里。

長空灘 在縣東十五里。怪石縱橫,中有大黃石,怒捲波濤,險次《九龍》。

九龍灘 在縣東南一百里。上六龍最險,屬本縣。下三龍稍平,屬延平永安縣。「九龍上下二十餘里,每龍兩崖石峽逼窄如關隘,寬僅丈餘,石龍橫截水中,高可數丈。乘舟下龍,如在高山落坑,舟子欲下者,輒停鐵石磯,轉雇土著篙師攔頭,仍編竹箬箱裹船頭,以當怒浪,然後敢下。一失分寸,生理遂絕。」 龍背有一捷徑,行經七八里,可抵六龍灘尾,畏險者多由焉。

黃柏洋 在縣東五十里。宋文天祥行兵至此,遇大風雨,入農家以避。

漁滄潭 在縣龍津橋南,三潭相連,深不可測。楊梅潭 ,在縣東南七里灘下。

長空潭 :在長空灘下。

門潭 :在鐵石磯巡司前,其長一里許。

縣前井 在縣東首。成化庚子,知縣凌寀濬。聖堂井 在祐聖祠左巖下,泉四時不竭。後人累石為二井,知縣吳中結亭覆之,改名「寒泉。」 倉前井 在縣南米倉嶺下。深三丈,色清而冽。東嶽廟井 在縣東南,深丈許。

聖水庵泉 在屏山下。水出洞中,味甲寒泉。「角樹泉 」 ,在縣晏公廟下。地中湧出一泉,穴足應居人日汲。

溫泉 一在池溪,一在嵩口,一在丘源,源皆出山下,沸湯可熟雞卵。

東峰泉 在晏公廟後五里,地名漁滄坑。泉流飛瀑,長若玉龍。有伍姓者,鑿巖為池,接竹引之,度龍津橋,以便人汲。

連城縣

後龍山 在縣北。自清流豐山東南分支,行九十餘里至本縣,為旗石峰,復突聳而上,為西寶山。又盤伏而南為三軍山。下抵縣歷六十餘里,屹然拔起縣後,為縣治主山。

蓮峰山 在縣東七里。狀若蓮花,舊呼「東田石。」 元馬周卿改名。復取山間奇勝為十三景,以古隸書勒石,曰《蒼玉峽》,曰《雲棧》,曰《天梯》,曰《冠豸》,曰《桃源》,曰《清如許》,曰芙蓉波,曰金字泉,曰「白雲深處」 ,曰《天光咫尺》,曰蒼谷,曰靈虛,曰《水崆峒》。其山雖險,上則平曠。有寨,有城,有池、有塹,有雲樓、宣武、西南四門,舊有蓮峰庵,庵左有丘氏書院,又有開國彭侯祠,有三君子堂,今俱廢,惟書院元真堂存。新增勝景,有「半雲亭、滴珠峰、十王殿、卻塵巖、元天閣、水團瓢、元真堂、大觀堂、三元殿、靜室、靈芝庵、真空堂、蓮花洞、九老亭、一線天、五老峰、超然閣、仰止亭、聽松亭。」

赤嶺山 在縣西在城里。山土色赤,因名。高凍山 在縣北。群峰深峻,盛暑生寒,故名。彭屋山 在縣西在城里。上舊多彭姓居此。馬坑山 在縣西北在城里。山下有澗,曰「馬坑」 ,民居環聚。

白雲山 在縣南。高插雲漢,時有白雲覆頂。天馬山 在縣東揭坊北安里。怪石昂藏如天馬。元季雷隕其首,石尚存。

金雞山 在縣南表席里。山峻拔,舊傳有人登山,見一庵有金雞飛鳴於花瓶上,寄宿庵中,曉覺,不見庵所。

獅子山 在縣東揭坊北安里。怪石蹲踞如獅,巖下有文殊庵。

三仙山 在縣東北安里。舊傳有三人會山中,談笑竟日,倏乘鶴去。

銀屏山 在縣南南順里。山磅礡屹立,天霽覽若銀屏。

筆架山 在縣東南順里。三山聯屬如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