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大黃嶺 一在縣東二十五里,一在縣北三十里,土色黃瑩。舊《誌》作「歸上。」 去縣南五十里。鐵嶺 ,在縣東興善三十里,高峻扼險,頂有公館、鋪隘、禪堂。萬曆甲寅,知府沈應奎修建,接將樂縣界。

黃牛嶺 在縣西楊柳五十里。宋紹定間,曾氏結砦處。

五雷峰 在縣西十里,傍有二三石如雷。仁壽峰 在縣西十里新興鋪,高大而圓。筆架峰 在縣東二十里翰溪三山起伏如筆架。

騰雲嶂 在縣西南歸下五十里陳坊。高約五百丈,周迴百里。山色秀麗,有雲霧捲舒。其頂前後有龍興、「白雲」 二庵。

獅子巖 在縣東四里晏坊,與象山相峙,為邑水口。近建「靈英塔」 於山頂。

滴水巖 在縣北。上有泉,亢旱不竭。西有洞,約闊數丈,其石扣之有聲,下有隱流約數十里,世傳仙人堂噴水坑即此水所出。一名玉虛洞。侍郎巖 在黃楊巖北,舊名「翠雲。」 宋熙豐間,侍郎張駕、祭酒楊時、司諫陳瓘讀書於此。

觀音洞 在翠雲巖旁,深里許,石懸如觀音羅漢像。又有石室,約寬七八丈,前有數十峰,狀如筆,下有石鼓、試劍等石。巖頂怪石,蹲若獸狀。獅子洞 在縣西北二十里永安鋪。怪石蹲踞,宛如怒猊。中有數石室,虛明深邃,一柱矻立如鏤。

玉巖洞 在縣西二十里永安鋪。洞內明爽,石色光瑩。

儒冠石 在縣東南二十里石珩太平橋外,儼若儒冠,里人名為「秀才石。」

金盤石 在縣東八十里巖前溪中,形圓色黃。試劍石 在縣東淳化寺觀音洞。

八卦石 在縣東二十里翰溪柱下中有大石,狀如龜紋。有八小石如龜,四圍繞如八卦。門檻石 在縣東二十里珩溪太平橋外,沿渚夾峙里許,水從中流,狀如門檻。

印石 在縣西北二十里羅漢寺溪口。石疊兩層,上小下大如印。

碁盤石 在縣東十里。大而平,若碁盤然。明溪 在縣東南五里。山下帶水,達福林庵側而去。岸有大小阜相對如「明」 字,故名。

翰溪 在縣東興善二十里。發源龍湖澗,流至沙溪始大。

珩溪 在縣東二十里。水接明溪,下沙溪。雷霆溪 在縣東二十里興善漈頭。水接翰溪,沿渚十里,亂石㠝岏,激如雷霆,晝夜不息。布溪 在縣東歸下四十里。源接吉溪,沙溪之水流至巖前,匯眾而來。

沙溪 在縣東歸下四十里。源接珩、翰二水,至是可通小舟,巖前合眾流出。

龍坑潭 在縣東興善里山間。深不可測,龍穴於中,旱禱即雨。

甘潭 在縣東二十里石珩龜山下。其潭約深三丈,水極甘冽。

白水磜 在縣西十里新興鋪旁。山頂流下,宛如瓶瀉。

百丈磜 在縣東八十里鄺坊。自山巔瀉下,如雪花飛墜。

黃金井泉 :在城西四里。

甘泉 在城北五里葉舍坑,可灌千畝。

湯泉 ,在縣東一百里,四時湧沸如湯。

東泉井 在縣東東泉閣下。

西泉井 在縣西學後。二井邑人通汲,旱不竭。「僊人井 」 在縣東二十里石珩村太平橋下。揭家井 嘉靖三年揭趙真開。

永定縣

臥龍山 在縣北,脈發茫蕩洋,山蜿蜒如龍臥。掛榜山 在縣南,邑屏山形如掛榜。

龍門山 在縣東。盤旋秀聳,梗化者昔常據此。印匣山 在縣西鎮,舊為鄉民避兵處,其頂平坦,若印匣然。

虎岡山 在太平里,兩山縈迴數里。《舊志》云:煙雨晦冥,有巨虎咆哮於岡。又名斧光山。

楊梅崠山 在金豐里。盤亙數十里,多楊梅樹。筆架山 在太平里。峰如卓筆,高出群山,邑之望也。

蓮花山 在太平里。疊翠若蓮花。

黎袍山 在勝運里。蒼翠如畫。

梌山嶂 在縣北,綿亙百里,跨太平、豐田、勝運、溪南四里《圖界》:上有石如馬,謠云:「石馬鳴,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