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將軍橋 》壘石為址,上覆以屋。

鄭坑橋 架木為梁而屋之。二橋俱在縣東北白沙里。

豐濟橋 按《縣志》:「在勝運里。木梁而屋。」

就安橋 在縣西北水埔鋪,即捲龍橋。

便民橋 在縣東南十里鋪前。嘉靖三十七年水圮。隆慶四年里民募建,易木以石。

安鄉橋 在縣東二十里。隆慶二年水圮,四年邑人李文昌募建,石址而屋。崇禎十四年又圮,邑人丘敦信、童俊章重倡建之。

青龍橋 在潭渡口。明嘉靖十九年,巡道侯廷訓營建。十有九屋三十六間。至三十七年,水圮。

逕口橋 在在城里。萬曆十二年,邑民丁希盛更以石。

迴龍橋 在縣北平安里。本渡有義田三百六十秤。趙宋時,寧都縣曾萬仁經此,捐買施渡,年久田隱。弘治三年,巡道伍希閔清出,仍令林旻遠等造船撐渡。

梅溪渡 在縣北,在城里梅溪寨。

南塔渡 在城南近南塔寺。永樂十年,曾始良等捐買安鄉田稅二百一十一秤,為造船撐渡之費。弘治五年查出。

水南渡 在縣南,在城里。

語口渡 在縣東,在城里,近語口。

水西渡 在縣東北,在城里。溪水自西北來。黃狖渡 在縣東。舊傳渡旁有猿猱出沒,因名。藍家渡 在勝運里安仁寺前。舊傳藍姓居此。南蛇渡 在縣南來蘇里。橫溪一石似南蛇。豐稔渡 在勝運里豐稔寺前。各渡俱有官船一隻,渡夫二名。

澗頭渡 二渡俱在縣北在城里。弘治二年,巡道伍希閔設渡船各一隻,夫各二名。

武平縣

通濟橋 在縣西三十里。成化年間建,今改。「西安橋 」 ,在縣東十里。路通府,今圮。

登龍橋 在縣南一里。萬曆丁酉,知縣丁考生議刱。至崇禎二年,知縣巢之梁設法造完。化龍橋 在縣南三十里。

金雞橋 二所,去縣二十餘里。

賴坊橋 在縣南五十里。

雙湖橋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

九龍橋 在縣南一里南安石上。今易名「望僊橋 」 ,去縣治五里。

陰騭橋 在所舊城西,守備王元泰建。

連陂橋 在歸郡里。石、藍二姓創。

南安橋 在縣南八十里。均慶院燬于寇。濟川橋 ,在縣南十五里。

仁濟橋 在水仙公館。郡丞熊茂松建。

黃麖橋 在縣東十五里,今圮。《盈科》橋 在縣南十五里,邑人鍾孝建。

東安橋 在縣東二十步。

太平橋 在縣東豐順平里。寶祐間,改名「登雲」 ,尋燬。天順庚辰,知縣袁旻修。

五福橋 在縣三十里西瓜園。邑人鍾宗祚建。當峰橋 ,路通永平寨,修仁里。李玫建。

橫坑橋 在歸郡里。民石尚珣刱。

青雲橋 舊名「迎恩」 ,在縣南五里。天順間,知縣袁旻刱王瓊重修。

馬鞍橋 在縣東二里

東門橋 在縣東南安溪上。

車欄橋 在歸郡里,今圮易「小橋。」

弘濟橋 在縣南十里藍塘,今圮。

萬福橋 即「青湖橋」 ,在縣南六里。

太平橋 在所城西。舒容炳、周文、柯、舒泰三人同刱建。

步雲橋 在金雞嶺下

大陽橋 舉人李應才、李紳建。

興龍橋 在縣南,往來要津,原為「九龍渡」 ,因山水勢盈涸靡常,舟渡維艱。署縣事趙良生倡捐建橋于北,造店四楹,收租以備官修之用。《清流縣》。

龍津橋 在縣東。宋淳熙間建。紹熙間成石墩。嘉泰間始構亭東西為快倚、凌雲二閣。橋旁創庵,曰「濟川。」 元至正間燬于寇。明正統七年,主簿徐友諒等累石為墩八,構亭三十一間,覆其上。嘉靖初災,知縣余禕等重建。後水圮二墩,知縣何孔陽、鄒文瓚等募修。

合溪橋 在余朋水尾。鄧文熾建。

武陵橋 在夢溪里

香坪橋 在北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