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79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因之。

邑厲壇 在縣北一里

里社壇 各里俱有

城隍廟 舊《誌》:「宋紹興間,創於北謝㜑嶺上,明又刱於縣西。嘉靖戊午,邑令徐甫宰重修。」 大忠廟 「在縣西。宋淳熙間刱,燬於兵。明正統丁卯重建。嘉靖丙辰修,復頹。崇禎戊辰,和義坊士民重建,祀唐忠臣張巡,後為仁聖殿。」

聖宮殿 「舊在鼓樓門內東,紹興間燬,明景泰間,改刱布政司左。」

皇清康熙四年,邑人仍其址重建。又一在南門外右。

五賢廟 在縣北門外。淳祐間刱,明洪武中修。正統丁卯,典史何昂同坊民重建。

龍源宮廟 在縣南一百里。《盈塘圖》「祈禱靈感。」 洪山廟 一在高梧,一在所北。

石固廟 在縣南二里小隆興。

東平王廟 在所新城大街,祀唐忠臣張巡。正德七年,寇發,攻城七晝夜,得神陰助,寇退,眾立廟,以七月十九日報祀之。

三官廟 「舊《誌》」 :在南門左。明天順間,改刱於文明坊關帝殿前。

赤沙王廟 在所北

賴公廟 在所舊城西

天妃娘娘廟 在溪東鄉。

真武廟 在所北

古城隍廟 在縣治北

關聖殿 在舊城門上,歲久傾圮,邑令巢之梁修,扁曰「應宿坊。」 明末乙酉秋,流寇破城燬,邑令潘紘重建,邑人又刱鐘鼓樓。

紫陽祠 在所城東門外。

張公祠 在西門外。禱雨有應,因建祠祀之。「世忠祠 」 在教場前。祀練廷相。

忠烈祠 在山川壇右,祀徐必登十二人,從祀林鐸等人,令巢之。梁建,寇燬,移世忠祠祀之。「《三省》金湯祠 」 在教場前,今廢。

舒烈婦祠 在所城外塔下。祀童生徐日煃妻,邑令巢之梁建。

清流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演武亭左。社稷壇 在縣西一里許朝貞坊。

邑厲壇 在縣北二里許。

里社壇 :各鄉村皆立壇,以祀土榖之神。遇春、秋,二社,里長備物致祭。

城隍廟 「宋端平間,知縣趙樵夫建於縣南。寶祐間,陳子春闢而新之。明初,移建於縣治東北通貞道院廢址。弘治十六年,知縣余珙睹廟門卑隘,撤而建之,豎牌坊於路口。」 正德間修。東嶽廟 在縣南山麓間,乃泰山行宮。

關帝廟 在縣西九龍驛左小浮橋岸側。邑人冢宰裴應章建。

樊公廟 在縣東漁滄潭。

安濟廟 在縣東南鐵石洞口,又名九龍廟。廟前灘有十八,舟行甚難,過者必禱於廟。晉天福二年,偽閩封明威校尉。五年,封興瑞將軍,尋復敕封「潛靈王。」 宋賜今額。

真武廟 在縣南。元至正二十四年建。相傳邑南常有火災,故祀北方水神壓之。成化間更名「佑聖祠。」 正德四年重修。今名「元帝宮。」

江公廟 在縣東倉盈里,地名「嵩口。」

武侯廟 在縣龍山左,一名銅鑼山。相傳樊神討賊時祀武侯,建廟於此,歲久圮敗。洪武間修,成化間又廢。正德二年又修,扁曰「武侯廟。」 隆慶間復廢。萬曆丁酉,邑人裴應章倡。本坊鄉紳捐貲鼎新,扁以名垂宇宙。崇禎十一年,子汝甲復募本坊修葺。甲申、乙酉間,避難郊民,鱗集附居。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司馬郎鍾,《令居民徙去重峻牆》。

垣,而樹木頓成舊觀焉。

元壇廟 在東嶽廟前。元至元三年,通邑刱建。崇禎五年重修。

五德廟 在縣西五十步,府公館之右。

閩王廟 :在嵩口。神姓王,名審知,唐封為忠懿王,梁封為閩王。第七子延昇徙居清流,遂為王氏祖。其子孫立廟於嵩口以祀焉。明崇禎十六年,二十三世孫王廷佐等重建。

普庵堂 在縣十字街左,即雷氏祖祠。舉人瑤涖政兗州,因攜神香火奉祀,故名。後因火,元孫衡重建。

惠烈祠 在城隍廟儀門右。一在倉盈里㙔埠,乃知縣呂鏞死節所也。正統間,里民義侯死節,立祠以祀。嘉靖五年秋,提學副使邵銳重其節,特檄於縣,專祠致祭外,更勸清邑諸生以義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