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應宿閣 :在縣治東慈恩塔前鄧家園。居民所建。奉祀連山神。

真武樓 在縣治東北馬山之上。嘉靖三十九年,知縣陳添祥建。萬曆八年,推官金俸更置閣。有住僧耑,司鐘鼓,午夜鐘聲噌吰,高徹闔城,醒人熟夢或發深省也。

鎮寧樓 在縣治南。嘉靖三十三年重修。崇化樓 在縣治西。嘉靖八年知縣錢滔建。「翠華樓 」 在察院左。洪武間建,今廢。

聚星樓 在察院前,邑人陰維標記。

悠然亭 在縣南街左,據城瞰溪,今廢。

利濟亭 在賴畬公館上二里,今圮。

義塾亭 在宜生橋。知縣潘時宜建,今圮。「龍興亭 」 在龍家井。嘉靖三十一年,知縣陳統重建,今圮。

青雲亭 在儒學內。康熙初年,知縣何鳳岐建。「敬止館 」 在察院前。萬曆乙巳年,諸鄉紳建為會館,後復建「聚星樓」 於上。

府庠會館 在察院右。萬曆四十七年,通判萬邦憲批付「郡庠諸生取稅為紙筆費,如邑庠學店之例。宅稅歸諸生,地租一錢輸於官。」

上杭縣

舊州 ,在縣北十五里長沙村。唐時郡治自《新羅》遷此,後又遷東坊口,因名舊州。

盤瑞院 在縣南勝運里。偽閩永隆間建。開山之初,獲大龜,有九龜盤其下,故名。

鱉沙 在縣東北。宋至道二年,縣治自《𢓃梓保》遷此,即今白砂里,亦名「舊縣。」

語口市 在縣北。宋咸平二年,縣治又自鱉沙遷此,即今錢坊過渡處。

鍾寮場 在縣北。宋天聖五年,縣治又遷於此。以其地平曠,仕者賴以安,故為「平安里。」

靈瑞院 舊在通駟橋,宋慶曆間始刱,忽一夕,大水漂木數百根積院基,人以為異。

「天王院後井 」 在鍾寮場院後嶺下,闊三尺,深三丈。熙寧部使者取水,較之最重。

麟符觀 在鍾寮場南。宋建炎三年,知縣事廖揆刱建。端平元年,寇燬,知縣事趙時鉞改建今縣溪旁。元末廢。

嶽靈廟 在鍾寮場

靈景廟 在鍾寮場。俱宋乾道前未遷縣時建。吳公井 舊《志》在縣東二百步。宋慶元間,有龍見井中遷縣後廢。按此當在乾道未遷縣以前,若慶元則在乾道後。《楊志》以為寶元、慶曆之訛。又碧泉井在縣南三十步。普濟井在東門外北畔。俱乾道遷縣後開,今湮塞。

稅務 ,在縣西三十五步。

鐵務 在古田。俱宋乾道遷後置。

興濟場 在縣南一百六十里。

嘉興場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

端利場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

通利場 在縣南六十里。

永興場 在縣東五十里。

金山場   、鍾寮場   、《龍山場》。

利濟場   。語口場   。石門場。

浮流場   錦豐場 舊《志》銅場十三,俱宋時置。前五場置廢年代無考,後八場井基址無考。《楊志》則云,「天聖後縣再遷,場乃盛。」 又以金山、利濟、龍山、石門、語口五場屬縣東南,以錦豐、浮流二場屬縣南。據此,各場皆乾道以來開置。又

《徐志》
普陀峰下有白葉場併不詳何時所置又

《舊志》
磚窯在張灘瓦窯在水西渡里人今仍燒

濁石墟 在縣北八十里。宋乾道間置,元末廢。靈顯廟 在縣西。宋乾道間遷縣後建。

東嶽宮 在儒學右,宋端平間建。明洪武二十五年,知縣王彥良重建。嘉靖二年燬。

蘭省莊 舊興化鄉。宋嘉泰四年,知縣事謝觀國撥王七一田置,年收錢二十一貫。積三年,給鄉舉赴省試者。

盟鷗閣 舊《志》:在縣東,置廢年代基址無考。《府志》:「宋寶祐二年,縣令潘景丑建。」

惠民藥局 在縣譙樓東。元前至正時開置,明初即其地改置醫學。各《志》不載。

龍皈庵 在太平里。元至順間,僧友因建。明天順三年合鄉民重修,後廢。

普陀寺 ,在籮嶠山普陀峰下。寺久廢,僅存毘盧閣、真武殿。山之腰有雲福堂,明崇禎十年僧仰雲募建。

資福院 在平安里。明洪武初,僧繼源重修,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