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裔登建

尹公亭 在紀功亭東。明萬曆七年,為巡道尹校建。

鳳南書院 在苦油竹前。明萬曆十五年,邑紳劉佐建。

聚星公館 在褒忠祠之東。明萬曆四十三年,知縣李自華建。崇禎間,改祀「真武。」

勸農別墅 在通駟門外倪公祠前。明崇禎七年,知縣盧躍龍建,今改「清忠祠。」

時雨堂 在大察院後。王文成公平漳寇回,駐軍杭川。適旱,後得雨。有司請名行臺為「時雨堂」 ,自為文勒石。後知縣陳正中重修。

普應堂 在鍾寮場,舊名「水陸院」 ,宋乾德間建。石麟堂 在紫金山,頂有麒麟石,望之頭角宛然,體不甚巨,傑然蹲踞,恰當殿陛之中。捫蘿而上,其脊可跨,頂生小草,披散蒙茸,恍如麟之纓髭。朱公取以名堂。

盧公書院 在東竺寺右,縣令盧躍龍課士建。「澄遠樓 」 在「《漳南道》右。」

滴露樓 在金山五龍寺毘盧殿後,奇古山峙其前,琴橋泉發其右,高峰明燦,寒濤吐吞,金山幽迥處也。長汀胡臨亨讀書其中。

藏經閣 ,在金山五龍左腋,而上有閣,巍如未孩,朱公請藏其中,閣因名「藏經」 有朱公像,慈容可挹。崇禎十年夏,郡丞黃色中遊金山,宿此武平縣。

屯營庵 在五里屯岡下。五代時,何統使嘗部武藝軍於此屯駐,築小城,周二里許,故址猶存。葛仙翁煉丹井 ,在靈洞山。

煉丹竈 在豐山下「定光。」 伏虎庵 在南巖寺旁,庵廢址存。

南山綿洋院 在縣南五里。嘉靖間重建。僊人床 在歸郡里。烏石棟上下,路側大石如床,有僊人跡。

羅漢閣 、三聖閣 俱在南山院內,宋紹興、嘉定間創,明洪武間歸併,革去。

溪西寨 在汀、贛、梅三州界首。後梅州奏罷,止隸汀、贛。紹興初年,燬於寇。

讀書堂 在縣西。宋李綱建,今廢。

明遠樓 在縣後嶺。令張策建,今廢。

綠水湖 在南安巖數里。水色深綠。相傳「定光佛」 創院時,卓錫成湖,杉木湧出,取其水為《大綠畫彩》。

清泉亭 在縣北十里。李良材建,又捐亭側之田,歲籍其穀,烹茶以飲行人,人甚德之。

迥瀾亭 在縣南。明嘉靖間倉官鍾顯才建。清風亭 在縣治四十里金雞嶺,林乾亨建。駐節亭 在縣東馬鞍橋左。州判修鳳建。拱辰亭 在縣東信順里。邑令張策建。

登雲亭 在縣北十五里石徑嶺,邑令張策建。「茶亭 」 在縣南十里黃溪屻,一在縣南二十里黃土嶺。一在縣南四十里金雞嶺。

迎恩亭 在南平門外,邑令巢之梁建,今廢。「甘露亭 」 ,去縣里許。

石橋亭 在縣南小留興王瓊刱,今圮。

演武亭 在縣南。明弘治間建。嘉靖間,巡道王時槐委令徐甫宰「增地重建。」

平明社亭 在龍濟巖左舒清李弘政建。「白鶴亭 」 在所北七里,周玉珂建。

路亭 在縣北五里塅,邑人鍾成亮建。《寇碑》亭 在教場前左。

《平寇碑》亭 在儒學門左。

平寇臺 在均慶寺前,為巡道曾櫻勦寇立。「平寇亭 」 在所城,為郡丞黃色中署縣勦寇立。又有《築巖城碑》。

甘露亭 在縣南。趙良生捐俸置常稔田,歲收租穀,令僧夏烹松茗,冬施薑湯,以濟行旅。清泉亭 在所南五里。李鰲建。

大上閣 在縣治西五十步。

真君閣 在縣東三官廟左側。

圖南閣 在縣南。明末寇燬,今改建「觀音閣」 、聚奎閣 在儒學啟聖祠後。明崇禎間,教諭張紹登建。

大悲閣 在縣南十五里磐陀山。

觀音樓 在治東二十步東安橋。

「鐘鼓樓 」 在《關帝殿》前。

《西來山 》:在武所西來龍岡。檀越危星煒、僧仰績同捐貲買田鼎建。

甘泉亭 在縣北十五里。李方晟建,又捐亭近雞麻窩蛟湖田三十秤,延僧歲食燒茶以飲行人,往來稱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