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120

此页尚未校对

《賓館》為縣獄。《旌善亭在譙樓外東》,《申明亭在譙樓外西》。

皇清康熙十一年,令王吉重修正堂,建私衙於後堂。

背。二十二年,令《金鳴鳳》復修譙樓儀門及六房。鼎建書室於私衙內北隅。

察院公署 在縣治東城隍廟左,即武平道地。今廢。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南一里許,龍興觀左。今廢。

府館 在縣治東南,即舊射圃地,今廢。

大寺寨巡檢司 在杉關。按《縣志》:舊在縣北二十二都,元至正五年,遷於止馬市。明洪武三年,遷建今所。

稅課司 按《縣志》,在縣治東門外平濟橋背夫人廟下手。

皇清順治年間,改縣西弘濟坊「惠應靈濟祠」收攬過。

陰陽學 ,在縣治西。明洪武十八年,改惠民局為之。

醫學 明正德年間,併二學為一。

僧會司 在縣西龍興寺,坐譙樓外東邊。道會司 在縣西龍興觀,坐譙樓外西邊。際留倉 在縣治東。舊在儀門外。明洪武六年,令盧充閭建於縣南後街,歲貯俸廩,并養濟院月糧。弘治元年,令劉俊移建南門城內山上,東西二廒,改名「常豐。」

皇清順治間,圮。康熙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知縣張

彭於縣丞衙舊址,共建義倉七所,計三十三間。又於廢察院司建倉二所,計十一間。

豫備倉 有四,東倉在縣東靈濟保,西倉在縣西長城保,南倉在縣南虎跳保,北倉在縣北崇仁保。今俱廢。

養濟院 在縣東涵春門外。明洪武三年令劉克明建。正德四年令王儼修。嘉靖二十一年令紀穆修圮。萬曆四十二年推官程登龍重修。泰寧縣治 在鑪峰左杉溪之陽。唐乾符間為歸化鎮,後陞為縣。明洪武三年知縣陳撝重修。九年知縣羅定以宇朽基隘,拓建。中為縣治,堂架閣庫在堂東北。按《縣志》,今改在西北,縣庫附焉。堂南為庭,東西為兩廡,戒石亭當庭中。前為儀門,又前為大門,上為譙樓。北為穿堂,為後堂,又北為知縣署。堂之東為縣丞宅,即宋丞廳址,今裁革。西為主簿廳,即宋主簿廳址,今裁革。東南為典史宅,即宋尉宅址。吏舍在堂西南。土地祠在儀門外東。寅賓館在儀門外西。旌善亭在譙樓外東。「申明亭」 ,在譙樓外西。縣獄,在衙前街醫學之左。後堂門舊從穿堂折而東,又折而西,入內署中,間以屏牆,布置曲折。

皇清順治十年,令王譽命易其門,使直入《屏牆居中》。

左曰《丹臺》,右曰《碧院》,俱設柵欄。

布政分司 在縣治南,今廢。

武平道公館 在縣治東。今廢。

府館 在縣治西,譙樓之右。

稅課司 在縣治南利濟橋西。

陰陽學 在縣治西鑪峰之麓。按《縣志》,即元尉司故址。

醫學 在縣治南,即宋《惠安局》故址。

僧會司 ,即鑪峰寺,今為「天王寺。」

道會司 在龍山觀

際留倉 在縣治南鼓樓之東。

豫備倉 有四:東倉在朱口保墟上,西倉在依口保墟上,南倉在永興保大均,北倉在長興保下旬。皆儲粟以備荒。創於明初,本隋、唐義倉,朱子「社倉」 良法也。今惟東、南二倉尚在,而西、北二倉僅存荒基。其所儲者,總寄於際留倉中。養濟院 按《縣志》「在西郊社稷壇之東。」

建寧縣治 在鳳山之東、濉江之北。原為鎮南。唐間建縣治。宋咸淳六年,知縣程夢桂又拓而大焉。明洪武二年,知縣程思道繕理,規制始備。嘉靖間,知縣孫太學重建,左為幕廳、右為藏庫、為架閣庫。東西為六房。堂後少西為知縣宅。西廊後為吏舍。縣丞宅在堂東,主簿宅在堂西,典史宅在堂東。儀門內為戒石亭。儀門外東為土地祠、寅賓館,西為縣獄,又前為譙樓,為大門。門外左為「旌善亭」 ,右為「申明亭。」

皇清順治十四年,後堂川堂圮令溫光涵重建十一。

年火,延譙樓及總鋪諸亭。十七年,令袁植重建察院公署 在縣治東南城隍廟左。明嘉靖三十五年,知縣孫太學重拓建。

布政分司 在縣治左,今廢。

武平道公館 在布政分司右,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