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戌寇燬。隆慶元年,知府徐紹卿重建中堂五間,後堂三間,東西廂房二間。

理刑館 在衛左務巷口,推官治事之署,即舊「司獄司」 地也。後遷司獄司於府內,以此改為館。中堂五間,後穿堂。堂之西有延賓堂,房四間。前儀門,稍東為大門。今廢。

莆田縣治 在左廂善俗坊,即宋廣節指揮營故址也。按唐《元和郡縣志》,「陳光大二年,始置莆田縣於延陵里。宋建隆二年,清源招討使劉居道來知縣事,重新之。元仍宋舊。明洪武初,即其地改為府署,知縣任益始徙縣於今所。中建正堂,堂下露臺、甬道、戒石亭、儀門東西列六房。正堂之後為穿堂,景泰元年知縣劉」 玭建。其上燕堂,東西廂房各四間。堂後知縣衙,東縣丞衙,西主簿衙。縣丞衙之南為典史衙。六房吏舍列於西偏儀門內。右為監房,門外左有土神祠,轉折而東為大門。門左右列旌善、「申明」 二亭,俱東向。嘉靖四十一年,倭寇陷城,堂宇燬盡。四十四年,知縣徐執策奉恩給帑銀重建如制。正堂東增幕廳,燕堂東增庫房,西書房。穿堂東為器皿所,西為冊籍所。土神祠之左創建寅賓館,大門上創建譙樓,置更鼓於其上,扁曰:「文治偉觀。」 門外旌善亭之左為四廂館,總鋪二所。申明亭之右為榜諭房一,列三間。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縣堂傾圮。至三十六年,知縣金

皋謝重建

察院行臺 在城內譙樓西地,即宋通判廳舊址。元為閩海道廉訪使分司。明洪武元年,更為按察司。永樂間,改福寧道。正統間,遷福寧道於驛前街,而以此建察院行署焉。今圮。

分巡興泉道行臺 在城內驛前街,舊為福寧道。嘉靖三十八年,專設按察僉事一員,分巡興、泉二郡,與守道參衡駐鎮泉州城,而此為巡歷行署云。後廢。

皇清康熙三十五年,知縣金皋謝改為《興賢積穀倉》。

餘地入民間蓋房

巡海道行臺 在興泉道西,嘉靖二十一年建,今改建「督學道試院。」

分守福寧道鎮署 在察院前西市街,宋監稅廨舊址也。元為錄事司。明洪武初,為雜造局。成化二年,知府岳正購民地益之,改建布政分司,不時行部而已。嘉靖三十八年,倭寇作,議者謂福、興、泉、漳濱海之地,非專鎮以大吏不可。始奏特設布政司左參政一員,駐興化城,以振飭兵防,稱「分守福寧道署。」

皇清康熙六年,改為「興化鎮公署。」三十六年,改鎮為

協復仍為「協鎮公署。」

都轉運鹽使司分司 在縣東北涵頭市。元至正間,設管勾司,董鹺事。延祐二年,改為司令司。明洪武二年,改今名。本司同知胡傑重修。左右設幕廳,今省革。

上里場鹽課司 在分司內,以幕廳為之。又有「下里場」 ,俱附於此。

皇清康熙四十二年,省革歸縣。

本府稅課司 ,在府治東務巷內。宋為都稅務。明洪武元年,改今名。今省革,地入民間。

雜造局 在府治東行尾巷,古延福寺地。成化三年,知府岳正建,嘉靖間省革,地入民間。本縣稅課局 在涵頭市。

莆禧稅課局 在本縣新安里。

黃石稅課局 在本縣景德里。

河泊所 莆田、莆禧、黃石皆有之,原無署廨。以上稅課司,河泊所自正統及嘉靖間俱已省革,課額俱莆田縣兼領之。

大有倉 在府治東望海門內,即宋都常平倉也。洪武元年,改為「大有倉。」 知府蓋天麟修葺,廒三十五間。景泰以後,陸續傾圮,僅存其八。嘉靖壬戌,盡燬。隆慶三年,知府徐紹卿重建。

皇清初倉廒五座。後添「積貯穀」倉廒一座。「捐納監穀。」

倉廒一座

預備倉 舊《志》無載。萬曆三年,知府呂一靜、通判鄧邦基支帑銀建於大有倉門內,東西各五間。今廢。

平海倉 在平海衛城內。洪武二十年,興化衛指揮呂謙建,名「永聚倉。」 正統六年,改隸本府,名「平海倉。」 嘉靖癸亥,寇燬。萬曆三年,知府呂一靜、通判彭應乾重建,凡六間。內二間為預備倉,今廢。倉穀並貯大有倉內。

社倉 在涵頭。萬曆三年,巡按御史孫錝行新建一座,凡五間。今廢。

皇清康熙三十五年,知縣金皋謝重建為「積穀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