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嫁女子行禮於父母之家,謂之「送紙。」

中秋 ,士人家置酒酣燕,翫月為樂,每至夜分乃止。

重陽 。士人登高燕賞,亦展謁墳墓如清明。冬至 ,各家薦角子米丸,仍貼丸於門扉間。臘月二十四日 ,各家拂塵。是夕言百神有事,上帝具蔬食米粿,畫幢幡輿馬儀從於楮上,焚而送之。至正月四日,乃迎而復之,於祀竈尤謹。按宣帝時,有陰子方臘日以黃羊祀竈致冨。《雜五行書》云:「竈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 竈中出。知其名呼之,可除凶惡。

歲除 前數日,各以牲羞果餌饋送親友,謂之「饋歲」 ;除夕各具牲祀神,謂之「送歲。」 明燭焚香,張燈熾炭,坐以待曙,謂之「守歲」 ;換桃符,寫春帖,易門神,謂之「從新。」

興化府祠廟考一       縣志

本府。莆田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郡城南門外里許,洪武三年建。

社稷壇 在郡城西門外里許。洪武三年,知府蓋天麟建於北門外。嘉靖初年,知府馮馴徙建今所。

郡厲壇 在郡城北門外里許。洪武三年建在西門外。嘉靖初年徙建今所。

各里鄉厲壇 :洪武間,奉例建置不一,今俱廢。里社壇 ,祀土榖之神。

郡城隍廟 在橄欖巷。洪武三年,蓋天麟建。宣德五年,縣丞葉叔文重修。弘治二年,同知朱海建正殿、兩廡、大門。嘉靖八年,建寢殿。四十三年,重修正殿。隆慶六年,建東西兩廊。

皇清康熙三十年,道士姚于尊募建殿,廡《新神像》。

平海衛城隍廟 在衛西,洪武二十年指揮呂謙建。

興化衛旗纛廟 在衛署地,洪武元年建。嘉靖壬戌,倭燬衛署,此廟獨存。

莆禧所旗纛廟 在城東,今廢。

關王廟 在東廂教場東北。明隆慶戊辰,知縣徐執策重修教場時建。

皇清總兵王萬祥重修。

天后廟 :在湄洲嶼。神林姓;唐閩王時都巡檢愿女。宋屢有封號。明永樂初,封「弘仁普濟天妃」 ,立廟致祭。凡使海外,率皆祭禱。

皇清康熙二十年,總督姚啟聖捐俸起蓋「三門及鐘。」

鼓二樓,煥然壯觀。城中有行祠,在文峰宮。吳長官廟 ,在城北五里。祀唐吳公興。宋大觀三年,郡守詹丕遠奏賜額「孚應。」 紹興十九年封義勇侯。明永樂甲午重修,嘉靖戊戌又修。李長者廟 ,在木蘭陂下。長者宏築木蘭陂,功甚鉅,陂成而卒。民思其功,立廟於陂之南岸。宋淳祐間,更建前後二堂。前祀長者,而以林進士、黎主簿配。後祀錢妃。妃與林有創始功,故並祀。景定三年,封長者惠濟侯,錢妃惠烈協順夫人。元延祐間,於陂下更作新廟,專祀長者,而以南岸舊廟祀妃。明景泰元年,重修新廟,塑長者衣冠像,以其弟金紫大夫李容配。

錢妃廟 在木蘭陂上向障林,即宋時舊協應廟也。廟之後有祠,名「崇功祠」 ,祀十四家。十四家者:司法參軍余子復,文林郎朱伯震,武顯郎余彬,承信郎余騶,承奉郎林國鈞,承信郎顧筠,武翼郎朱公廙,承信郎縣尉朱珪,校尉朱貴,推官朱拱,作院使吳諏,將仕郎陳汝翼,推官朱賡,運使朱枚。當長者築陂時,嘗捐金佐費,捐田開溝者也。明正德六年,生員李熊利舊廟風水,謀蓋私房,徙錢妃於長者新廟之西,致十四家子孫競訟。至十六年,官判依舊廟地段,令十四家鳩工建復。萬曆癸巳,十四家重修。又維新里陂下二里許,有香山錢妃廟。妃投水時,屍流至此,香聞,鄉人祀之,號「香山宮。」 每風雨夕,隱隱見雙燈自山過木蘭,故老傳為四娘巡陂云。明鄭善夫詩:「滄海未銷錢女恨,路人惟誦李侯碑。秋深極浦生寒水,神至靈風滿素旗。」 蓋謂此也。

馮大師廟 在陂北岸。師名智日,嘗貰酒長者家,三年不責酬。一日謂長者曰:「當與子遇於木蘭山前。」 及長者應詔至莆,智日已先在。日與步水涯,以求地脈所宜。方齋禱之夕,智日於今址截溪插竹,朝成竹樊。先是唐末人問黃涅槃:「溪陂幾時可築?」 答云:「逢竹即築。」 於是長者嘆曰:「逢者馮也。百年懸讖,應在今日。」 智日又圖蒼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