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牛,一度吾郡古閩越,屬會稽。以曆家仰儀之理推之,則星紀在北而光燭於南。其以吳、越當之者,從星紀之所燭也。

興化府山川考一       縣志

本府。莆田縣附郭。

烏石山 一名麟山,在城西北隅,自太平山分脈而過。明洪武初,闢城,踞山之半,始在城內。上有東巖寺。山半有唐林氏先墓,墓前石笏拱立,環山蒼鬱,埤堄周遭,亦佳景也。有「左丞雨」 、「右丞雨」 二石刻。嘉靖初,知府朱袞構三峰亭,今圮。山麓多荔枝樹。《宋志》載:莆田荔枝為天下第一,烏石荔枝又為莆田第一。宋鄭伯玉、陳琪芳、方孝寧皆居近此。雅有詩名,時人彙其詩為一集,號《烏山三賢》。明布衣林兆恩有祠其下,為郡丞林應采留雲閣、御史林銘几枕煙閣、東山草堂。距山之西數十武,有石嶐然,名「小柯山。」 正德間,知府柯英自鄉柯山徙此。

鳳山 在城中左廂。由梅峰分脈而來,永福寺在焉。山形甚隱,有石刻八天王塔。明四明豐學士熙以議禮謫戍鎮海衛,過莆憩此,與方簡肅良永、鄭司馬岳、林大理茂達共為山澤之遊。石室山 在城西三里,僧涅槃舊隱於此,號伏虎巖。《鉗記》云:「石室巖頭,現時人多改變。」 《舊志》云:「山在府酉方,坎水沐浴之地,於天星為」 文曲,法不宜露。大略郡治龍弱虎強,此山太迫,郡治露則為害。上有浮屠九級,又有二石室、仙跡石、蓮峰石。邑人提學陳伯獻記。

太平山 :在城西一里。由雞足峰過脈而生,莆邑主山也。康熙十五年,「海寇」 劄營於此,沿山掘塹,深丈餘,周圍數里,大傷龍脈。

北亭山 在城東北。宋時有將迎亭,今廢。天馬山 ,在城西三里,自龜山發脈而來。其形腰陷,首昂如馬。山之東麓,即鳳凰山。

鳳凰山 在城西南三里。舊名「南湖。」 梁陳間,邑儒鄭露家於此,後以其地讓浮屠。今廣化寺中鄭氏祠堂在焉。又普門庵、中藏庵,皆有唐御史黃滔祠,以滔嘗讀書於此。

浮蘆山 ,《前志》載,鳳凰山中,支折而東,由涅槃臺過,突起一阜,曰浮蘆山。

棠坡山 :詳見《里圖》東埔內。

龜山 ,此中部初入首山也。在城西二十里。山如龜形,蓋合紫帽山尖,而形始見,產茶。《紹熙志》曰:「僧無了山行,遇六眸巨龜,躡四小龜,俯首作禮者三,遂作庵於此,名其地曰龜洋山。前有六眸池。」

紫帽山 :與龜山相附著,而生。奇石崇聳,頂尖圓如帽,四時色紫。其西又有雲峰、雲平三山駢峙,人呼「三臺山。」

雲平山 :在雲峰之西,亦名「紫雲。」

小壺山 :由龜山而分,形類壺山而小。

新亭山 原名「石鼓山」 ,由龜山紫帽、石門而來。天壺山 在縣西四十里莒溪之南,上有天壺巖。

三仙山 在天壺山之前。

馬齒山 :在龜山之北。

象山 在馬齒山東北,金井泉在焉。

九華山 ,此北部第一支,為城中之後屏山也。在城北五里。由興化縣崇仁里諸山發脈而來,至延壽溪止,九峰攢簇如蓮花,故名。昔有陳仙隱此,亦名陳巖山。上有仙篆石,有粘蠔石。楊慎《丹鉛錄》云:「莆田陳巖山有自然仙篆,以紙摹,形類禹篆。」 併錄宋正字方翥「蟲文鳥篆」 二句,志異也。山高數百丈,距海七十里。蠔殼「何緣粘石上?」 又一異也。又有紫雲巖、桃花塢、燕子洞。山之巔石洞廣可數丈,旁有巨人跡,石茶竈、石棋枰存焉。琉璃院舊據巖側,山之麓又有淘金井,深纔二尺,泉甘而清,舊傳陳仙淘金於此。

苦竹山 在九華山後,有苦竹院。

高陽山 《通志》作「果陽」 ,在九華山西北,其山高大,由松嶺過妙寂院前橋,入興化縣。

方山 在縣西常泰里

暢山 亦曰跳山,此係羅星。《前志》謂「烏山一脈過綬溪,伏而復跳,起為圓橋」 ,誤矣。

浮山 ,在紫霄東下五六里許。山側懸崖掛瀑,有智泉、鐘潭之勝,而瑩清幽潔,更非凡境。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