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得八百三十柩,又續收無主者,計骷髏六千有奇。為營廣穴於蘇山潭頭之陽,砌以碑石,名曰「上善墓。」 至戊寅年,建上善寺,買園地八畝,以為香燈之需。

福山堂 :在三社。僧弘序建,以截界廢。康熙癸未,僧懷滿重建。

嵩山院 在醴泉里。宋大觀元年建。三年賜額「嵩山護國院。」 明萬曆甲辰,里人李多見命僧慧性、心芳募建。

福波寺 在醴泉里,宋紹興間建,元季火。明洪武間,僧天中建,狀元林環《記》。

樊林庵 在崇福里礪山,又曰「祖師庵」 ,妙應第二道場也。景定癸亥,築海埭斗門,甲子始蓋前佛殿。至元癸未,僧法秀領眾架行廊三十餘間於其旁,又架大佛殿九間於其後。凡庫院庵亭,三十年,營葺始備。

元妙觀 在郡東廂,俗呼舊觀。宋大中祥符二年奉敕建,名天慶觀。天禧元年降賜金寶牌、《芝草山》及《封禪、祀汾陰》等記。

萬壽宮 在郡城東廂,俗呼「新觀。」 元延祐元年,郡人鹽鐵使方廣翁棄官學道,捐地創建,凡樓閣殿宇、雲房寮舍二百三十餘丈。玉皇殿,嘉靖壬戌寇燬,萬曆癸丑,道士林謙等重建。廣翁原撥田租一千五百餘石,命子孫甲乙住持。弘治後,其租寖沒,所存僅八百餘石。宮今改為「忠惠行祠。」

文峰宮 在城中善俗鋪,原係水陸院山門。元至正十四年,僧霞谷合兩院為寺,因奉府縣捨地建天妃宮,面對鳳凰山文峰,故名文峰宮。新有社 在涵江龍港。文丞相過涵江訪友鄭學士頤吉會里。初建社,公為大書「新有社」 三字,屢經兵火,墨蹟猶新。知縣雷應龍燬淫祠,見公筆跡,委員重修,仍整公所書扁,懸掛社門。《東嶽觀 》在待賢里江口。元至元二年建,後圮,遺址寖沒。萬曆三十七年,知縣何南金查復重建。

名山宮 在壺山南麓。《宋志》即神應廟,進士徐寅作記。

仙遊縣

仙宮 在金石山。明崇禎丁巳年,唐大章、陳濂倡建,塑祀呂真人,為講堂。

萬壽觀 在縣北。宋建炎中,傅謙受建,祝其先人元通公寓,名為「福神道院」 ,後廢。明洪武戊子,邑侯顧思敬建為祝聖道場,改名「福神觀。」 隆慶中,改今名。

皇清順治戊子,邑民林應和倡募重建。

「雲林庵 」 :在大蜚山之麓。

獅山庵 在西城邊

興善院 在後山村。明萬曆間,僧太輝建。今為尼庵。

玉墩庵 在縣南十五里。

「為松」 庵 在縣西,僧海濤建。

觀音堂 :在社稷壇南,原名「寶林庵。」 明萬曆己酉,傅廷忠倡建。

龍華萬壽禪寺 ,隋大業中,僧惟勝者,自潤州甘露寺來,結茆於寶幢山,精修梵行。七佛現形,雙龍銜白蓮花以獻。唐嗣聖三年,鼎建寺宇。大中初,乃錫寺名。宋天聖中,雪徑和尚,仁宗詔闕問道,賜紫衣御扇。後火。紹興己卯重建。

普惠大通瑜伽寺 。昔僧清忠嘗取經西川,得金水寫經以歸,泛海為海神取去。再往,得銀水寫經,復為盜劫又往,川人疑其販經者,欲殺之,自斷右手,以誓血成白乳。川人異之,得墨字經以歸,皆蠟紙楷書。復授以「雕番人二,雕孩兒二、雕鳳二、雕雞二」 ,曰「以此擁護,必能達遠。」 五代蜀天漢二年,敕賜紫衣,歸建道場於法華東。閩真明五年敕補充《律明》洪武癸酉改今名後圮。萬曆中重建。

皇清順治辛卯,復建《山門》。

建興院 明成化二十年,僧雲定重建。

高田院 ,即寧國寺苗裔也。寺不知肇於何代。《舊志》載:唐大中時,有惠岳禪師,從者千人。距寺五里許,孤岡突起,狀如獅雄。宋乾德中,定御禪師獨距其上,心讀《華嚴》。一日,閻羅遣使迎師,師以偈答之:「三年過了又三年,閱遍《華嚴》滿五千,功德完時珍重去何勞。使者上高田。」 六年圓滿,五色雲扶昇而去。此祥雲峰所由名也。明洪武中,火。永樂十四年,僧宜春重建。

朝天書院 在中岳街北。古名「朝天院」 ,久而僧亡,寺廢。明正德中表為「朝天書院」 ,後為義倉。上田院 在雙髻山。元大德間建,明萬曆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