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源山 在縣西,高六、七里,延袤十餘里。神石獅山 在縣西大田保。
大坳山 在縣西大田保。高數十丈,延袤十里許,峭石壁立。其中多巖洞,人跡罕到。下有葛家崆巖、聖公巖、際豅巖。按《閩書》:「險僻可寨。」 明正統間,民於此避沙寇。
青簾山 在縣西瑞溪保,高廣十餘里,石崖壁立,林木蒼翠,宛如簾幕。按《閩書》,中有風蛤,秋值薰風,滿布地下,可食,氣化生滅,倏焉而盡。大歷山 在縣西南。高聳凌空,跨建寧、寧化、泰寧三縣,周圍四百餘里。昔越王無諸嘗游獵此山,遺鐃其上。又名金鐃山。按《閩書》,又名大弋山,有八十四面。宋陳軒詩:「奕几幾千仞,孤峰」 難比倫。巨為三縣鎮,雄據眾山尊。
石仙山 在縣西南善溪保,高峭狀如人形。雲蓋山 在縣西南龍安保。山勢峭拔,嘗有雲氣封其頂。按《閩書》:「團團如蓋,上有瀑布泉,垂三十餘丈。渡山在其南。」
鐘石山 在福興保。形如覆鐘,周圍壁立,高可千尺。緣崖為逕。登其上,坦平有石,名鵝髻。又有泉,下臨清溪。按《閩書》,絕頂有洞,中有棋盤石。卓筆峰 在縣東長興、將溪二保間。按《閩書》,一峰特起,側視三峰森立,又名鎗山、旗山、牌山。其地人多悍猛。宋蔣之奇過之,名曰卓筆。
君子峰 在縣西南龍安保。高聳蒼翠可愛。峰下有君子泉,又名「聖水。」
寶閣峰 在縣西南永興保。崔嵬高聳,狀如樓閣,景名「寶閣晴雲。」
峨眉峰 在縣北安仁保。周圍四十里,高數千丈,形勢類蜀之「峨眉峰。」
鬲嶺 在縣東南。兩山聳峙,嶺當其坳,又名甲嶺。按《閩書》一名回龍嶺。朱晦庵過泰寧,宿是地,小均李氏遺琴一張,為書「恂如」 二字以去。挽丹嶺 在縣西梅口保,接建邑界,高十三里,上有留雲亭。按《縣志》,傳梅福煉丹於棲真巖,山鬼竊之,追得於此,故名挽丹嶺。
三門嶺 在縣西梅口保。山頂二石對峙如門,四面削壁,多巖洞。其中曠平,可容數百家,俗呼三門寨。嶺高千丈餘,鳥道縈紆六七里許,嶺三曲尤險。至成化十四年,邑人廖富伐石砌級。九盤嶺 在縣西大田保,紆迴九曲。按《閩書》,「大田,東溪之水出焉。」
藤嶺 在縣西南龍安保,通寧化,地產藤。大杉嶺 在縣北福興保,通江西,地多有杉木。昔閩王遣將鄧值防禦,屯於此。
天神巖 在縣東龍湖西保。
寶蓋巖 在縣東朱口保。其巖如屋,東西五十丈,南北三十二丈。一徑自半山入,高曠幽邃。巖西有石穴,東有漱玉泉。按《閩書》在朱石山之西。或以方武夷中有寺,殊幽勝。
棲真巖 在長興保。相傳漢梅福修煉於此,中有丹爐、朝斗石、採藥澗。按《閩書》在旗山之西。瑞慶巖 在縣東將溪保。高二丈餘,深廣一丈五尺許。巖上有泉,歲旱,鄉人禱雨於此。
齊雲巖 在縣西南會保。深廣丈餘,俯瞰大溪,登之如在半空。
獅子巖 在齊雲巖右。下臨清溪,有鳥道緣石而登。巖中有石,狀如伏獅。
百丈巖 在齊雲、獅子二巖之巔。深廣丈餘,前俯清溪。其下峭削,鳥道縈紆,人跡罕到。按《縣志》,齊雲、百丈、獅子三巖相連,為邑水口。明正統時南會李祥之妻杜氏死節處。
南會巖 在縣西南會保鳳棲山。三石鼎立,旁有數巖,俱有小徑可登。峭壁險峻,上有流泉竹木。按《縣志》作鳳棲砦。
甘露巖 在縣西南十餘里。石門天成,僅通單騎,內有石乳滴水,甘甚。宋紹興「中,僧了疑倚巖架重樓疊閣,不假片瓦梯棧,縈紆而上,登臨者如在半空中。幽深雅麗,景物奇絕。」
醴泉巖 在縣西南會保。高五丈餘,深三丈許,上有石泉,味甘冽。
寶雲巖 在縣西梅口罌頭,又名西巖。高十餘丈,深廣一丈五尺許,有彩雲浮其上。宋鄒文靖遊憩於此。按《閩書》,又名彩雲。按《縣志》,唐同光中,陳謙易名曰禪宗。
聖水巖 在縣西瑞溪保。高二丈許,深廣各二丈餘,巖溜下懸,旱禱輒應。又名「東巖。」
瑞豐巖 在瑞溪保,高四丈,廣十五丈。《一統志》作「瑞峰。」 按縣志謂瑞溪峰之巖也。上有「瀑布鑴絡珠」 二大字,在石額寺,為唐天祐間建。
羅漢巖 ,在瑞豐丹霞之中。高三丈,深五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