褘建,黃道周為「記」 ,今毀。
崇德祠 :在赤嶺。康熙二十年,為總督李率泰、姚啟聖建。
汪公祠 在元妙觀東。舊祀明知縣汪宗友。康熙三十一年,增祀知府汪世印。一在東嶽廟之左。
關帝廟 在開元寺右,明萬曆元年建。
嘉濟廟 在郡城東坂後。明郡人林釪《碑記》略云:「真君姓石,諱敬純。父勤,後漢王勒之季弟也。以忠封武王,帥兵擊慕容燕,被宰相牛昌隱讒言見殺。真君年尚幼,偕母崔氏謫居海上。比長,知父事,痛忿不已。年十八,興兵討昌隱,敗之,斬於江南。兵退,而昌隱為厲。有洪匡鄴者,晝見千乘萬騎,擁真君其上,呼曰:『我石九郎也。昔殺牛昌隱於此,上功於帝,今昌隱為患,吾將鎮之。汝居當僊址,能遜乎』?」 匡鄴許諾,夜半聞車馬之聲,詰朝大雷電以風,山鳴一日不止。民往拜之,則真君棲身其上矣。嗣是屢見英靈。唐宋歷封明仁廣孝翊化真君,元賜額嘉濟。大德中,錄事姜石瑛以香火來蒞玆土。時方勦寇,忽見陰兵助捷,乃建廟萬盛坊以祀之。明世宗承繼大統,未改元,有顏姓失環,謬意其臧獲也,鞭督之,竄入廟中。夜半聞神相謂曰:「神號犯尊,當有回祿之災。」 已而曰:「此間何人在?」 曰:「顏之逃獲也。」 環為白鵝所吞,獲乃無辜者,詰朝以告,其主殺鵝得環。及冬而廟災,得環者狂奔,負神以出。明年改元嘉靖,故暫附於元壇宮。至隆慶三年,始為之建今廟。
南臺廟 一在郡城內西壕之濱,一在錦江之北埭岸。按漢高帝五年詔曰:「故粵王無諸,世奉粵祀,秦奪其地,使社稷不得血食,遂立為閩粵王,受冊封於南臺。」 又《朱買臣傳》云:「東越王南徙,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澤中。」 漳之有祠,當自此始。《淳祐志》稱武濟廟,敕封英仁武烈忠顯鎮閩王、左翼惠效靈公、右助順宣威公。
漁頭廟 在郡城上街。未有浦頭時,河溝通潮,小舟駕入城中市魚,故名。今河溝水淺,小舟不得入城,俱集浦頭。此處為民居輻輳之地,然廟尚存,扁曰「漁頭廟。」
護國廟 在龍溪高亭山下,俗訛為河角廟。後唐龍啟二年,刺史王繼瓊重建。長老言:「周世宗出師北征,夜夢鐵騎數萬騰驤雲中,稱漳州護國夫人。」 世宗問王安在,夫人以足疾告。詰朝,周師大捷,即敕修廟,封順義護國興都王顯贊夫人。宋教授曾光作《記》,辨其失真,謂:閩中自後唐長興四年王鏻僭號福州,改元龍啟。此後地歸南唐,未嘗服周命令也,焉有封爵?又據《曾記》云:宋建炎二年,軍人林侁叛,率逆徒至廟,受誓出門,將戮一人,以壯威拔刀,忽柄自毀,相顧失色,終不血刃,而束手就擒。四年,驍將楊就以兵叛,民情洶洶,相語為潛山浮海計,三卜於廟,不然其請。已而賊見馬跡遍溪沙上,遂驚遁。淳祐壬寅,鄉老張雷震白郡乞增封號,未報。今廟處幽僻,少有知者。
真武廟 「一在南市頭」 ,「古漳州路雙門樓地。」 「一在開元前。」
顯應廟 在郡西天寶市。神姓趙,名棠,弟名柏,洪州人,不知何代。仕漳,沒於漳州,鄉人立廟祀之。宋紹興壬戌,憑人言曰:「臘月廿五日有賊犯境,當遣陰兵相助。」 及期果然。賊苦蜂螫遁去,民賴以安。嘉定十一年,敕賜顯應。嘉熙二年,累封長為廣福英濟孚忠普祐王,次為昭德英烈顯應協祐王。東廡祀通靈顯化將軍名淵則,王之孫也。
漳浦縣
山川壇 在縣南五里,洪武三年建。
社稷壇 在縣西里許
厲壇 在縣北里許。俱洪武三年建。
城隍廟 在縣治南孝義坊。宋建於縣東,元徙於縣西。今在縣治南。明正統九年,僉事陳祚建。康熙二十六年,知縣楊遇重修。
東溪祠 在縣治南里許。祀宋承務郎高登。初,宋教授田澹嘗立祠郡學中,朱文公為之記,後祠廢。明成化十四年,縣舉人吳震上言:「登有忠孝大節,宜祀於鄉,以勵後人。」 十七年,知府姜諒命知縣汪瑾建祠。萬曆間,知縣王猷重修,歲久傾覆。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再建,仍給其後裔衣頂。
朱文公祠 在射圃之西。明嘉靖五年,署令推。
官王直建。一在原鎮海衛,即東瀛書院,在衛城內,明初以衛學教授行禮,今廢。一在銅山,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