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泉亭 在樵溪亭西數步,有泉一泓,殊甘寒。宋臨流建亭,可用汲。今亭廢,泉猶不竭。
清風亭 在惠應廟後。成化十二年守馮孜建。「紫雲溪亭 」 在郡城北紫雲溪上。郡士詹藥圃建。
採芹亭 在縣城外舊儒學前,今廢。
官亭 有四,一在沙籠口,一在泉山窠口,一在垓嶺,一在南阪曹源。
文會軒 在府儒學東廡後。正統間,訓導葉興建,名「會文。」 成化二十年,守劉元重修,改今名。官廳 有五,一在察院行臺東,舊為社學。一在行臺西。一在布政分司東。一在分司南。正德十五年,守張羽改三王廟為之。一在教場東,亦改三王廟為之。
《城南小隱 》,在丹臺山之陽,鄒文靖公四世孫總管鉉藏修所。
「在軒 」 宋黃公紹讀書軒也。
聽雨軒 在福山。元黃清老讀書之室也,今廢。飛龍閣 在拿口五通嶺。舊祀張睢王,威靈甚著。三十二年,里人鄧朝聘、廷煒、廷煌等,募眾重建,複閣守嚴,澂扁曰「飛龍。」 三十七年,令宋良翰以祀張王故,乃於閣後扁曰「天付完節」 ,祠左復建文昌祠。初道從嶺表度,及建閣,乃從山麓,行者便之。
回龍閣 :在拿口街尾。萬曆三十二年,里人吳深、陳之美等募眾鼎建。郡守嚴澂扁曰「奎耀。」 己酉,大水衝圮。四十三年,兵憲呂純如、同知鄔若虛各捐貲十兩,給義民吳胥募眾重修。
靈傑塔 在城東十里許北石岐之巔。明萬曆間建。
光澤縣
尉司 在縣治西
稅務 在縣治東。上二署俱宋時建。
玉佩隱居 在烏佩山。後唐光州鄧據以僕射鎮邵武,居於此,子孫家焉。
鍾秀樓 在縣東交溪之涯。舊為迎恩亭,元建。明洪武六年,令盧充閭重建,後圮。永樂十八年,改建為樓,為使客往來迎送之所。參政楊鼎書扁。
半空煙雨亭 在縣南雲巖山上。宋建。諸山屹立,秀麗可愛,邑人以為勝遊。元至正十五年燬。瑞竹亭 在縣治中。宋元祐初,上官均以直諫謪宰茲邑,有竹生於庭,一株四榦十八節。元至元二十四年,朱萬初由館閣出宰光澤,竹復生。因構亭扁曰「瑞竹」 ,繪圖刻石。
《杭川勝概》:亭 在縣東二里,跨於通衢,令鍾華建扁今名,左曰「送往」 ,右曰「迎來」 ,有詩。
勸農亭 在縣西五里,令鍾華建,有《勸農歌》。玉虛閣 在止馬市萬安橋西偏。正德八年縣丞程履建。
《環翠亭 》在杭頭市。
八角亭 在縣西門外,跨於通衢,內即關帝廟。明崇禎年間建。
回龍閣 在縣東交溪之前。地勢如龍環顧,下臨龍潭,故名「回龍。」 翠竹煙霞,頗稱奇勝。萬曆十一年,知縣劉一中建閣,閣外建亭以憩行人。推官濮應瑞書扁,知縣汪正誼有題詠。
皇清康熙二十年,知縣金鳴鳳「糾倡紳士李師綱,危」
樞等募僧海亮化眾,跨路為樓,高入雲漢,雄麗視昔有加。
泰寧縣
樂野宮 ,閩越王遊獵之所也。「舊《志》」 云:在縣西隅街前,今為民居矣。
《高平苑 》,亦為無諸畋獵之所。
青雲閣 在罏峰之巔。弘治十七年,郡守夏英建,自為《記》,今燬。
南谷亭 :在水南。鄒應隆歸休,宋理宗書「南谷」 二字賜之,因建亭揭扁。今廢。
讀書樓 宋丞相忠定公李綱在瑞溪保丹霞寺讀書,因有此樓,有詩。
「讀書處 」 宋理學文公朱熹避地所寓,在水南五里之小均坳,有詩。
迎恩亭 在縣南二里。永樂年間圮。
「留雲亭 」 在邑西梅口保挽丹嶺。
避暑亭 在大田金龍山。文靖公歸老,夏月常憩於此。
建寧縣
舊縣治 在今縣治西南三里許。
丞廳 在舊縣左,宋改震午,有記。
主簿廳 在舊縣治北。吳七德有記。
尉廳 在舊縣治東,胡雲龍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