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6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九十五卷目錄

 漳州府部彙考一

  漳州府建置沿革考

  漳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漳州府星野考

  漳州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九十五卷

漳州府部彙考一

漳州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本府

《禹貢》揚州之域。周職方七閩地也。秦并天下,置閩中郡。漢屬閩越。武帝建元間,又封無諸孫餘善為東越王。後數叛漢,乃盡徙其民於江淮間,虛其地。東漢為會稽郡冶縣地,後又分屬南部都尉。建安初,以南部置候官等五縣,而漳地屬候官。晉為晉安郡地。宋、齊因之。梁以來,為南安郡地。大同四年,始築龍溪。陳隸閩州,改隸豐州。隋為建安郡四縣之一。唐初隸嶺南道。高宗儀鳳三年,寇陳謙等連結諸蠻,攻潮州,守帥不能制,左玉鈐衛翌府左郎將陳元光討平之,開屯於漳水之北,且耕且守。嗣聖三年,元光請於潮、泉間建一州,以抗嶺表,詔從之。因即屯所為州,并置漳浦縣屬焉。漳為州自此始。開元四年,徙治李澳川,為今漳浦縣。二十二年,改隸嶺南經略使。二十八年,析置懷恩縣,領縣二。二十九年,省懷恩入漳浦,而以泉之龍溪來屬。天寶元年,改州為漳浦郡,還隸福建。十年,又改隸嶺南。乾元二年,復為漳州。上元元年,還隸福建。大曆十二年,割汀之龍巖縣來屬,領縣三。興元元年,刺史柳少安請徙「州治於龍溪」 ,未報。貞元二年,攝州事陳謨白觀察使盧惎以聞,乃以龍溪為漳州治,其李澳川、漳浦縣治如故。光啟元年,光州刺史王緒苦秦宗權誅求,南走閩,攻陷汀、漳二州。緒暴眾,囚緒,推王潮為主,克泉州,請命於福建觀察使陳巖。巖以潮為其州刺史。傳弟審知,遂王閩中,五世而滅。五代南唐,改漳州為南州。晉開運中,朱文進擅命,以程贇為刺史,衙將留從效殺贇,據泉、漳二州。宋建隆三年,留從效死,陳洪進有其地,始奉正朔。乾德四年,復為漳州。太平興國三年,洪進納土,屬威武軍。五年,以泉州之長泰縣來屬,領縣四。雍熙二年,屬福建路。元至元十六年,陞為漳州路,隸福建行中書省,領錄事司一,縣如故。至治中,析龍溪、漳浦、龍巖三縣地,置南勝縣,共領縣五。至正八年,立漳州分元帥府。十六年,改南勝為南靖。二十一年,以新翼萬戶羅良為福建行省參政,兼守漳州路。二十六年,陳友定襲陷之。明洪武元年,兵取陳友定,改為漳州府,隸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罷錄事司,領縣仍舊。城內置漳州衛,領左、右、中、前、後五千戶所,邊海置鎮海衛,領左、右、中、前、後、陸鰲、懸鐘、銅山八千戶所,及置銅山水寨、懸鐘澳。成化三年,析龍巖地置漳平縣。正德十二年,析南靖地置平和縣。嘉靖九年,析漳浦地置詔安縣,凡領縣八。四十四年,析龍巖地及割延平府大田、永安二縣地,置寧洋縣。隆慶元年析龍溪、漳浦地置《海澄縣》,凡十云。

皇清定鼎,領縣如故。惟漳州、鎮海二衛及各所俱漸。

次裁革

龍溪縣:附郭。

本梁南安郡地。大同中,始析置龍溪為南安屬,以西江上九龍晝戲,故名其江為九龍江,縣曰龍溪縣。陳光大間,屬豐州。隋開皇九年,屬泉州。唐嗣聖十六年,屬武榮州,州尋廢,縣還屬泉州。十七年,復置武榮州,縣仍屬焉。景雲二年,改屬泉州。開元二十九年,始來屬漳州。貞元二年,徙州治於此,遂為附郭縣。宋仍舊。元至治中,析七都置南靖縣。明隆慶元年,復析五都置「海澄縣。」

皇清因之。

漳浦縣

舊附郭縣也。本古綏安縣地。唐嗣聖三年,與州並置。初在梁山之下,地名雲霄,其南漳水出焉,因名漳浦。開元四年,州民余共訥等以地多瘴,請徙李澳川,詔從之。去舊治八十里,仍名漳浦。二十八年,析立懷恩縣。明年,省懷恩縣入漳浦。貞元二年,徙州治於龍溪,始為支縣。宋、元、明俱依舊屬漳州府。明嘉靖九年,析二、三、四五都置詔安縣。隆慶間,又析二十三都《九圖》置海澄縣。

皇清因之,而以鎮海衛之地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