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6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張文懿祠 在歐陽太守祠中,以祀宋邵武令張仕遜,後官至丞相,諡「文懿。」

呂侍郎廟 在城南靈臺坳,祀宋侍郎呂祉。紹興間,逆豫子麟入寇,命公護合肥諸將。酈瓊叛降,賊迫公偕往,公拒罵之,遂遇害。妻吳氏,在吳中,聞公遇害死,遂自縊。敕合葬於邵武之積善山,子孫因家焉。立廟於此,賜額「忠顯。」 舊《志》云:「道流混有其地。」 今不知其處。

「忠勇廟 」 ,不知其處。按《元史》,吳楚材,名炎,建昌南城人。德祐元年,建昌降。明年,楚材還其鄉,紏集民兵。時江西制置使萬石走邵武,遂繇邵武守黎靖德請於萬石,乞濟師。萬石不許,而授楚材迪功郎,權制置司,日戒勿興兵,楚材不聽。二月巳亥,率眾晨炊蓐食,將攻城,鉦鼓震動。甫至龜湖,北兵三道蹴之,奪其長梯鐵鉤,因進攻,材拒以水柵,不得入。事聞,遷楚材宣義郎,令知建昌軍,俾聚軍圖再舉,萬石匿其命。楚材既失利,且乏援,元兵誘降,其眾多解去。楚材走光澤,為人所執,及其子應登以獻。郡遣錄事婁南良訊之曰:「汝何為錯舉?」 楚材抗聲曰:「不錯,不錯!如府錄所為,乃大錯爾。府錄受宋官爵,今乃為敵用事,還思身上綠袍,自何而得?吾一鄙儒,特為忠義所激,為國出力,事雖不成,正不錯也。」 南良愧而語塞。及吳浚為江西制置招討使,斬楚材父子,傳首諸邑,時人聞而哀之,即邵武境上立廟,賜名《忠勇》。

盛公祠 在東郭昇仙橋東,南向。郡守盛顒多惠政於民,故立祠以祀之。今圮。

存棠祠 在盛公祠東數步,為邵武令曹察立。皆嘉靖十九年建,僉事米榮有「記」 ,今圮。

邵公祠 在府學南,即李忠定舊祠地,祀守邵德久。學士陳于陛「記。」

鄭公祠 在西門城內右街,以祀守鄭宣化,清介性成,愛民作士,卒於任,故民思而祀之。真清祠 在縣學東南,亦祀守鄭宣化者。商、龔二公祠 在府學泮池東。初為巡按龔一清改學有功,建祠祀之。督學王世懋「記。」 「後民思商公,《條鞭法》行,惠民不小,並祀於此。」

趙公祠 在城東長春橋左,為推官趙賢意建。周、馮、朱三公祠 在察院行臺西南尊經閣後,原祀同知馮運升、推官朱履儀者。二公購地以拓學基,故為建祠於此。三十七年,大水沖圮,有知府周之基,加意興文,卒於官。諸生擬建祠於馮、朱二公祠旁,至是建一祠,並祠三公。

啇公生祠 祀邵武令商周祚。一在縣治東四角亭南。一在縣儒學西。

宋公生祠 一在商公祠西,祀邵武縣令宋良翰。一在「王堂。」

光澤縣

山川壇 在縣南龍興寺後。

社稷壇 在縣西茶市。舊無牆垣。康熙二十年,茶市居民新創九龍庵,逼近壇壝,今築牆圍。城隍廟 舊在縣東登雲坊,今地為武平道,改立「福民坊。」 萬曆三十二年春燬,義民李友輔捐貲,經始未就。四十年,邑令汪正誼成之。

厲壇 在縣平濟橋東北,洪武七年置。

東平祠 凡四:一在縣東絃歌橋,一在縣東三十都,一在縣北十七都,一在縣西十都,皆祀唐忠臣張巡者。

惠應靈濟祠 在縣西龍興觀之左。神姓陳名思孟,字堯道,宋時授泉州通判,因挈家赴官,道經光澤,宿驛館,偶題壁云:「下馬夕陽館,題詩春水橋。」 異日夫婦暴卒,殯於館後。歲餘,其館賓師有成者過此,詢其故,具以狀答,館賓駭愕而死,亦殯於側。每出靈異,鄉人祠而祀之。後會戚溪溪流暴漲,漂蕩室廬,鄰境虫蝗害稼,群寇繼作,官民每禱於神,境內獲安。時郡守以其事聞,封「惠應靈濟侯」 ,敕配李氏封贊福夫人,館賓為神位,封為左司判。熙寧間,邑令上官均又即館驛地大其廟。

自鳴山神行祠 在縣南一都雲巖山麓。舊祠在貴溪縣西,山上有湖,天欲雨則鳴,其聲如雷。元以山神能致雨,祀之。按《神異錄》:「神姓石氏,東晉人,殺牛隱復父仇,後為此山之神。」 天曆二年,邑嘗大旱,迎神祀之,有感,遂立祠以祀之。惠濟廟 在種德坊。原廟在三都新坊。世傳宋末群盜入境,有王氏子率眾禦之,死於寇,流白血三日,因立祠。元至正間,鄉人遷廟於今所。關帝廟 坐西門外。舊《志》無。順治年間,鎮守總兵張承恩,因至光勦寇張自成,遂立廟以祀。其基原係名宦鄉賢邵公祠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