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尚未校对
官填築、高廣長各若干丈
內溪陂 萬曆三十七年,六、七八都鄉耆許喬等呈明知府閔夢得「蒙發倉剩銀七百兩,經始築成。」 邑人紳衿程應龍、曾應棨後先增築,民為立碑建祠。崇禎十五年,紳衿李世奇因圮毀更修,後復滄桑變換。至康熙二十年,邑人提督許貞捐貲重修。
巖橋陂 俗呼為「鹿石陂。」 弘治初,知府洪天瑞築,設大斗門,引溪流灌鹿石、鄒岱、東原、中和等洋十餘萬畝。正德六年,知府陳弘謨再築。內有產魚水利,自前朝以來宦家掌之。
皇清康熙元年,陸汛掌之。後又水汛掌之。二十三年
三十二社居民,赴水師提督將軍轅門呈允,給還。民間。內舊有中橋陂,萬曆丁丑鄉耆鄭思義等建,今合為一矣。
曾公陂 在六八都。里人鄉紳曾應棨築。都人立碑建亭於左,有聯云:「開三閘水利灌三千頃田,惠洽三都;增萬家產業,活萬人軀命,功垂萬世。」
姚公浦 在祖山鋪,開接太保圳。舊普賢港斗門去海稍近,易雜鹹潮。萬曆三十四年,知縣姚之蘭即祖山頭開圳,內接普賢,外接世臣港,通盧沈港,引石碼溪、淡水倒流而入,仍引達於學宮之泮池。砌斗門於世臣港,以便蓄洩云。草尾溪岸 在西門外,連年崩頹,最宜設法填築。
泥上海岸 ,在東門外。康熙四十九年七月,大水崩壞,知縣韓鍾捐數百金修築。其餘謝倉一帶幾淹沒者,悉借貸與民修理。
寧洋縣
留田官陂 長五丈,高七尺。
櫨板官陂 在黃山頭。長四丈,高一丈。
《下庵官陂 》長五丈,高六尺。
《驢合官陂 》長五丈,高五尺。
田頭洋民陂 長四丈,高九尺。
白潭民陂 長四丈,高六尺。
高陂洋民陂 長二丈,高九尺。
石寮民陂 長二丈,高九尺。
石坑民陂 長七丈,高一丈五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