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6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西港橋 「洪武六年建,有亭。」

「浦西橋   」 、「浦南橋   。」 「赤嶺橋。」

東港橋 「洪武九年建,有亭,屢圮於水,屢修之。」 拱石橋   。留佩洋橋  。通仙橋。

通源驛東橋 以上俱在二十七都。

烏蟳橋 過虎渡五里。弘治十四年,知府彭桓壘石為址,跨以石梁。

新埭橋 在二十八都。正德間,知府陳弘謨修。長十三丈,廣二丈。亦名「陳公橋。」

龍江橋 在龍江鋪,久圮。明知府袁業泗重建。濟津橋 在二十八九都。

流岡橋 在二十六都。係乾橋。凡四百六十餘間,長一百二十餘丈。俗呼「長橋。」

浦頭渡 在城東南三里許。埠頭甚大。廈門海滄、石美、澳頭、石碼、海澄及各附近諸處,俱各有渡船可至。

鎮門渡 舊為洋西渡

福河渡   石碼渡 俱在十一都。

西渡 在二十二都

蓬萊渡   香洲渡   、松洲渡 以上三渡俱在二十三、四都。

西浦渡   。碧湖渡   。陳洲渡。

上坂渡   馬洲渡   馬岐渡 以上六渡俱在二十七都。

澳頭渡   石美渡 在二十八、九都漳浦縣。

東溪橋 在東門外。宋慶元間,郡守傅伯成建。元至正間,道士溫瑤重建,長三十丈。

鹿溪橋 在城東漁腹渡,即八景中「鹿溪春漲。」 古讖云:「鹿溪平,出公卿。」 《舊志》又名溪平橋。宋慶元間,郡守傅伯成建。釃水三十六道,長五十丈。明嘉靖間,知縣周仲重修。今存遺址。

長腳橋 在縣東十五里。元大德間,僧碧潭建。新亭橋 在長腳橋東五里。至正間,僧伯江建。梧江橋 、新亭橋東二十里。宋淳祐間鄉人郭寬建。釃水十五道,長九丈,闊一丈。明嘉靖知縣慎蒙修。

佛潭橋 在十七都。元至正間建。

博濟橋 在西門外五里,宋慶元間建。

茭蓼橋 在西門外十里。今廢。

五鳳橋 在南門外。宋淳祐間建,石址石梁,長三十丈。明嘉靖間被水衝壞,知縣劉欽命重修。後屢圮屢修。

乾橋 在五鳳橋南半里,長二百丈。萬曆間,僧建。

得仙橋 在乾橋南里許。長可百餘丈,為閩、廣行人必由之路。不知建自何時。萬曆間,知縣黃應舉重建。橋當洪流之衝,屢修屢圮。康熙三十七年,知縣陳汝咸捐資重修,廣其間架,基石牢固。自是十餘年來,無衝決之患。

蔡陂橋 ,在得仙橋南二十里,蔡真冨建。無象橋 ,在蔡陂橋南五里。

盤陀橋 在無象橋南十里。

七里橋 在盤陀橋南二十里。

樹洞橋 在七里橋南十里。明蔡珙重修。惠津橋 在雲霄北。明萬曆間,知縣王猷、主簿蕭榛重建。

朱家橋 在南門外里許。封君朱琯建。

下佈橋 在朱家橋南一里,萬曆間建。

寶珠寮橋 在下佈橋南八里。

羅山橋 在北門外十里。嘉靖間建。

長林橋 在長林鋪

長橋 :在長林北三里。

三古橋 在長橋北八里。

惠民橋 在三古橋北十五里。萬曆間,知縣王猷建。

馬口橋 在惠民橋北四里。

龍門橋 在二十三都沙澳社。成化間,指揮田旺重建。

蔡公橋 在二十八都大宅保。元至元間,里人蔡乙牛建。長數百步。時稱「小洛陽。」

黃林橋   龍山莊橋  虎坑橋 俱在十八都。

渡仙橋 在十都,今廢。

永濟橋 在八都。宋淳祐間,僧一行建,今廢。後魏橋 在赤湖城北二里。

雲霄渡 在六都鎮城東。

北岐渡 在六都

鹿溪渡 在邑東五里

鳥空渡 在邑東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