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6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建中塑「狀元林震像」 ,後移今所。

學田 。一蓮池田四畝,每畝徵租銀二錢,內除五分為鄉民浚池蓄水。一威惠田七畝,每畝徵銀二錢。一官塘田二十九畝,每畝徵銀七分。以上田係訓導「李世重申報學道蔡國珍行縣徵銀解道,明萬曆間呈取回學召佃分耕,收粟賣銀,送縣解司。」 一旌孝里珪塘赤草坂田一畝八分,明萬曆元年,知縣侯嘉祐捐俸買置入學,不預前項學租之費。一、恭順里三重社田一石五斗,萬曆十三年,知府李載陽發到民田,撥入年收租銀三兩,分給貧生。一、石壁施陶唐洋田十四畝九分五釐,萬曆二十一年,推官龍文明審報慈寺僧弘琛隱匿田撥入年收租粟二十九石九斗。一、彰信里巖前田四斗,人和里陶唐洋田三斗四升。二項係推官龍文明官賣戴湖等田,價湊僧田租穀及佃戶認佃等銀湊買送學,帶民米三斗六升五合。一洲田八畝,在彰信里,係萬曆三十三年知縣管橘申詳「沈應南等私墾公洲,告首入官」 ,道府批送入學。一班鳩飛田四斗,除葬墳五首,官給銀與董用舒等領充學。一、金剛湖畬地一片,官斷馬文英盜賣,內除墳五首,官給價銀一兩,與曾宗特領充學。一、大潮山田一斗,官給戴世經領價五錢,充學。一、班鳩飛田四斗,內除墳三首,官給蔡尚文等領價一兩五錢充學。一、魏泉大寨邊田二斗五升,領官價銀一兩充學。一、欽化里山九段田,魏良盜賣多銀,縣官管橘,申道府批送入學,不給價。學塘 一在威惠廟,一在官湖池,今被民侵。一在欽化里南塘即官塘。一在人和里。蓮池本資民灌溉,明嘉靖間被鄉豪侵奪,鑄鐵塞源,填滿為田。迨隆慶二年,訓導李世重清復。田雖復而泉枯為病。知縣方應時因民訴請准開浚,其半蓄水備旱,今廢。

學林 在方成亭下,大一畝,今廢。

學店 一在縣治前左大井邊,三座帶鋪。一在東門外,三間;一在學口。

南靖縣儒學 原在舊治東。元至正十六年建。明洪武三十三年,知縣楊通重建大成殿。永樂十三年,教諭易誠重建明倫堂。正統三年燬,景泰後屢修。嘉靖四十年,饒賊陷城,燬。四十五年,知縣林挺春移新縣,更建「大成殿一座,儀門三間,左右旁為名宦、鄉賢祠。啟聖祠一座,在大成殿左。明倫堂一座,在大成殿後。左」 右廊為兩齋。教諭廨,在大成殿東啟聖祠後。隆慶五年,知縣曾球復建。

文廟兩廡并櫺星門、大門,及建名宦、鄉賢祠於廟。

之左。教諭、訓導廨各在明倫堂之西。萬曆二十二年,知縣陳宗愈遷復舊城,乃即古漳南道故地建立學宮。後倚壇山,前面天馬學之制。西為廟,為兩廡,南為戟門,又南為櫺星門。門外周圍欄以石楯。東為明倫堂,堂左創立臥碑。堂兩翼為居仁、「由義齋」 ,次為東西號舍。由堂而南,下為露臺,為甬道,為儀門,為大門。門之外為泮池;池之東為敬一亭,亭北為堂,堂東教諭訓導廨。堂北號房,地從四丈,衡七丈八尺。初復城時,議營縣治於此後。堪輿家云:「此地榜山,前列王氣居多,當有異材,應期而出。」 知縣陳宗愈遂建學其上。落成之,庶吉士蔣孟育為之記。

皇清康熙二十年,知縣張倬同進士張雄捐資暨闔。

邑紳衿重修。二十五年,教諭林芝重修明倫堂二門。三十八年,林芝重建大門。

義學 :在城隍廟左。康熙三十九年,知縣丘憲章建扁曰「霞西義學。」 四十四年,知縣汪培祖重修。四十六年,知縣陳汝咸重修。

舊社學 在縣治大門外之左,明隆慶六年設,今廢。舊縣城內二所早廢。東門外一所習賢里四所,一在新寨,一在棉內,一在張倉,一在竹員。由義里三所,一在下葛,一在古溪,一在湖山。永豐里三所,一在荊山,一在大田,一在和溪。居仁里三所,一在馬坪,一在車田,一在西山。歸德里三所,一在橋南,一在五峰,一在鴈塔,今俱廢學田。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總督姚啟聖、知縣張倬捐俸置。

學田共二十一畝八分,邑人張天奎捐田園二十一畝五分,以為士子科舉之費。古田州園七十三畝七分四釐一毫,充入學修理之費。俱坐落南河。康熙三十五年,教諭林芝清出以為祭祀之費。

漳平縣儒學 在縣治右。成化七年,同知蔣濬、知縣陳栗建。中為大成殿,東西為兩廡,前為戟門,又前為櫺星門,殿後為明倫堂,東西為兩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