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10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卷目錄

 武昌府部藝文二

  長春山記       明楚王季埱

  黃鶴樓詩卷序       方孝孺

  碧巖亭敘          宋濂

  遊東山記         楊士奇

  石梘陂記          張賓

  楚觀樓記         李東陽

  鸚鵡洲賦         李夢陽

  黃公山釣臺記        王鰲

  楚四樓詠引        袁弘道

  鳳山書院賦        廖道南

  鳳凰山賦          黃煜

  芙蓉山賦          廖漢

  濟美橋賦          魏裳

  黃鶴樓賦         田汝耔

  羊山賦          王星耀

  望江樓記          黎淳

  遊武昌西山記       王廷陳

  長堤碑記         游士任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卷

武昌府部藝文二

《長春山記》
明·楚王季埱

武昌即古鄂州也。兩漢之末,三國割判,為孫氏所據, 嘗都於鄂,因改以今名,後乃遷都建業。而江左六朝 以武昌為大鎮,常宿重兵於此,倚為金陵之西門焉。 其山水四塞鞏固,則廬、岳、彭蠡畛其左,荊岑、雲夢距 其右,巴峽、洞庭阨其前,羅山、巢湖隘其後,此亦開闢 以來天地設險一都會也。又長江回抱繚繞乎其三 面。惟東向一路,頗為平陸,而高低大小無數之岡阜 浦漵,夾其兩傍,中途來往,僅容一軌,則武昌之地勢, 亦可謂形勝而雄壯哉!洪武辛酉,親王受封楚國,來 都於此。其大成之西,漢陽門外,隔江西岸,正對漢陽 府,而漢水之江在其背,「大別」之山在其後,而臨於武 昌江之西滸。其山脈踰江之東涯,崛然昂頭高聳,即 黃鶴樓之山也。又更而東,斷於城內大街之鼓樓。樓 東又萃然屹峙於官城廣智門外,名曰「長春山。」峭壁 危崖,直抵於大城之東,而尾復妥伏,舊名「黃鵠山」,「鵠」 即鶴也。今日「長春山」者,我親王殿下新賜之名也。既 賜之名,又以宮城密邇是山,而山舊有其寺,復因而 為之寺,奉安佛祖,為百千萬年香火計,且以表厥靈。 鎮山賜名於洪武辛酉之後,寺則創始於永樂改元 之初,落成於永樂十二年四月之八日,而奉安亦肇 於是日也。寺不必再為之贅。然所謂「長春山」者,不無 說焉。上有奇材異木,日森月茂。期千歲之久,而必參 天拱極;貫四時之常,而不改柯異葉。非但徂徠之松, 新甫之柏,名之曰「長春山」者,不亦宜乎?然是山也,即 其近而仰之,但觀其苔錦之斑,木石之美,首枕西江, 尾蟠東郭,形如臥虎之摩鬚,勢若渴龍之飲水,然不 過為宮城之鎮耳。若行於百數十里之外,回身遠瞻, 則訝其干霄漢而撐宇宙,掛星辰而懸日月,隔女牛 而判箕斗,但以蕩胸生層雲,決眥入飛鳥而已哉。其 映朝霞而噴夕嵐,騰瑞靄而生祥颷,此欣仰長春於 晴明之時也。至於吐雷電,噀霖雨,裂石響而乖龍飛 空,跡火光而螣蛇走霧,是又驚仰長春於陰晦之候 也。然《長春山》之景陰晴不同,下民之養,畏愛思慕,則 親王之初度,適會古今長春之天節。而鎮山之靈異, 既又錫以「長春」之嘉號,初非出於有意,乃介祉遠壽, 無疆之先兆,何其若合符節乎?夫一張一弛,文武之 道也。文王之勤,見於《無逸》之誥,文王之逸,著於《靈臺》 之詩,所謂張弛之道也。若此長春之山,初不費經營 之力,曾不假民政之勞。臣願國政之暇,宵旰之餘,陟 其絕頂,時其觀游,節其勞逸,俯瞰江漢之渚,則見商 賈輻輳,桅「檣比櫛而舸艦迷津矣;下顧軍民之居,則 見竈井排連,人煙稠密而閭閻撲地矣。又縱目於六 合上下,壯觀於四郊城邑,亦可以暢仁懷,憩玉體,頤 養情性、怡閒精神,而壽齊於長春之山矣。下臣奉旨 為《長春記》」,俯伏承命,不揆愚拙,為記其目睹實跡,未 敢為浮文衍辭。不能稱副睿旨,惶恐無地,敢逃鐵鉞。 謹上頌曰:「南極名郡,曰為武昌。猗歟鵠山,奕奕崇岡。 大江之滸,壁立青蒼。諸峰環翼,佳氣含章。王初之國, 奠此封疆。建立宮宇,於山之陽。維屏維翰,鞏固金湯。 王推仁政,藹如春陽。王施威令,凜乎秋霜。時和歲登, 民度樂康。長春名山,肇自我王。迺因寶地,迺搆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