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武昌記》
亦云

箬谷 在寒溪西山間,以谷多箬竹,故名。退谷 ,在樊山、郎亭二山之間,唐元結故名。龍蟠石 ,在縣東北一里江中,周七十五丈。《太平御覽、武昌記》云:「世傳龍蟠于此。」 梁庾信《哀江南賦》云:「龍蟠鳳集之鄉。」

窪樽石 即杯尊石,在郎亭西孟仕源居。唐元結嘗客遊于此,宋令朱蕘刻「窪樽」 二字。

接渡石 在縣東三里江中。《水經註》云:「廣百步,高六丈,武昌分界,有狀如人跡。」 俗傳吳王女嬪居江北,約有魏寇至,則鳴鼓相應。女醉,屢伐鼓無寇,及後真寇至,擊而吳不應,女遂奔吳,此其跡也。今黃州有女王城。又云:「伍員去楚入吳,得漁父接渡于此。」 世俗之說云然,不知真偽。仙人石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石形岝崿,有古柏蟠根于上,世傳神僊密悟真以簪髻柏枝戲種而成。

《望夫石 》,在樊山北。昔有烈婦,夫遠赴國難,攜幼子餞送于此,立望而死,化為石。

《八角石 》:在縣治南街中,石分如八卦。

大江 自西塞山入縣界,播雙柳,經三江、崢嶸洲,過磧磯,至于樊口,又東至于白田洲、楊葉五洲,經蘭溪入散花洲。

西室湖 在縣東三十里。

馬飲漿湖 ,在縣南一百里。

炭門湖 在縣西七十里。

烏翎湖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

磧磯湖 在縣西五十里。

蚌舟湖 在縣西九里

車湖 即東湖,在縣東二十里。晉車蔭居此,故名。今有墓。宋王文輔亦居此。東坡寓黃時,嘗與往來,欲買田老焉。會量移,遂不果。

南湖 在縣南半里。舊名南浦,亦曰長湖,即今之洋瀾湖。《太平御覽武昌記》云:「長湖通江,夏水冬涸,無所產植。陶侃作堤,水嘗不竭,取瑯琊隔湖魚菱以蕃湖內,菱甚美,鮒魚長三丈。永嘉初頹敝,太守褚雋之修復,尋又朽壞,魚菱不復蕃息矣。臧質敗走南湖,以荷自蔽,即此。」 又水出五丈口,亦名五丈湖。

浮石湖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湖內有石,周二十步,水漲不沒,故名「浮石。」

梁子湖 ,在縣南一百一十里。春漲冬涸,武昌江夏分界。

杯湖 在樊山、郎亭間。唐縣令孟仕源居退谷,乃元子杯樽山,故名杯湖。

敗橋湖 在縣東十二里。春漲冬涸。世傳吳王于此造橋,以便遊獵,橋敗,因名。今濱湖有「棠棣徑」 、楓香徑,蓋苑囿地也。

大草湖 在縣南一百四十里馬蹟鄉金竹山之巔。方圍數里,產魚菱蘆葦,與眾湖無異。「崢嶸洲 」 在縣西北江中。晉劉毅破桓元于此。今名「得勝洲」 ,半屬黃岡。

蘆洲 在縣西二十里,一名邏洲。《輿地志》:伍子胥去楚出關,于江上見漁父求渡。漁父曰:「灼灼兮侵已私,與子期兮蘆之漪。」 子胥既渡,解劍與之曰:「此劍值千金,其勿露。」 漁父知其意,遂覆舟而死。

楊葉洲 在縣東,即白田洲。陳初,北周將獨孤盛領水軍趣巴湘,太尉侯瑱自潯陽禦之,破盛於此。

新生洲 在縣西四十里三江口。

散花灘 在縣西北寒溪之側。歐陽修《集古錄》謂「吳王散花處」 ,蓋苑圃之別名。

樊溪 亦名「樊港」 ,又名「袁溪」 ,樊山西南澤凡九十九,入干江。縣無泊舟之所,多趨樊港。

寒溪 ,在樊山下。《太平御覽》:「武昌樊山東有山溪,雖盛夏涼氣逼人。唐元結嘗居此,上有寺,陶侃讀書于此。」 臺基尚存。

湧溪 出清溪山下,東合眾流,過虯山為湧溪,西匯為浮石,由樊口入于江。

牧馬港 在縣東十里。孫權牧馬之處。其上即吳王故城。

傅老港 在縣境內

水門港 :在縣西六十里。

螺蝦港 :在縣治西南十里。

五磯 ,在縣東。庾仲雍《江水記》作「五圻。」 《水經注》云:「東得五丈口,又東得沙浦,經五磯。」

安樂磯 在縣東三十里江上。孫權使子登出征,次于安樂,全琮諫止之,即此。

黃子磯 在縣西,與邏洲相接。世傳黃巢置砦于此,在三江口下,亦險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