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赤壁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大江之濱。西界烏陵、沔陽州。漢建安十三年周瑜敗曹操於此,上有「赤壁」 二字。

蒲圻山 ,在縣南七十里。

陰山 ,在縣東南,其上產茶。

橫山 ,在縣南十里。有若書案,人多異之。蜀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先主與孫吳會戰,及曹操駐蹕於此,故名。

西保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西湖之上。宋季李氏保障鄉閭於此。

連洲山 在縣東二十三里。其脈與前湖諸峰相連,水漲則四圍皆水,水落則孤峙如卓筆,故名「連洲。」

虎帽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官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

柘山 ,在縣西南一百里。

金澥山 、左經山 俱在縣西南。

仙師山 ,在縣東五十里。

仙跡山 在縣北。世傳葛仙翁飛昇留足跡。秦鍾山 ,在縣南。

青林山 在縣南五十里許。

韓婆嶺 在縣東五十里。

祿嶺 ,在縣北三十里。

大琛嶺 在縣北六十里。

大崖 在縣南三十里

白鷺墩 在縣東

楊藥洞 在縣南楊藥山下。洞深不可測,水源混混,由田而達於澗。世傳有師始呂氏者,性智慧,因歲旱,誓眾入洞,駕龍行雨,且曰:「水湧出時,若等鳴鑼鼓以助之。」 時違其言,遂沒,惟雙鞋流出。今歲旱,請水必禱焉。

梅山洞 在縣南梅山之下。洞寬四尺許,深廣不可測。中有泉,一日於辰、午、申三次湧出。歲旱請水,至此致禱。

石泉洞 ,在縣西南唐帽山下。闊一室許,深半里餘,泉水混混不竭,幽暗莫辨,欲入必以火燭之。

大崖洞 ,在大崖山下。

墮石 即落星也。明崇禎,程公可登舁石升於傅約亭址,將建升星亭以覆之,未就,而落星池遂以土實焉。至

皇清順治十六年,郭植復開落星池,仍以《落星》移置。

舊所

大江 合巴蜀、洞庭二水而下,左經烏林,右從石頭口、赤壁山,過六溪口,八十里抵縣治,歷灌磯山、楊家洲,入江夏界。近世沙漲,故灌磯,去江二里。

陸水 在縣西南七十里赤壁之北。三國時,吳以此控制諸邦。按《舊志》,「魯肅自江陵下屯六口。肅卒,呂蒙代之,後呂岱又領潘璋士卒,屯于此。」

《水經注》
陸水經呂蒙城西又經蒲磯山北入大

江謂之「刀環口」 ,又謂之「蒲磯口。」

太平湖 在縣南三十里。往歲中涸,夜有光怪,誌其處而掘之,得古鎛鐘,秦少游為《弔鎛鐘文》,即此。今灌磯山前有太平湖河泊所。

楊汊湖 ,一水中分為汊,上有楊樹,故名「李婆湖 」 ,夫亡而歸,守其業,故名。

《梅澥湖 》,其地寬如海,梅氏之業也,故名。「石山烏土湖 」 ,土色黑,在石山之上游。

大小溷湖 通大小湖而納諸水。

《小龜湖 》:其形小于龜湖也。

江池湖 :在江鳥山,面近江。

龜湖 中有石如龜也

後湖 在官寨之後

蜜泉湖 水甘如蜜,故名。以上眾湖,俱近縣東北,俱隸太平湖河泊所。

「大篷湖 」 ,勢闊如大竹篷,方絕流而漁也。《蔡家湖 》,蔡氏之業也。

西保湖 在縣東北西保里,合蒲圻、江夏、咸寧之民皆有漁業,產菱芡。歲歉,人採以為食。居民李氏結屋其上,名人題詠頗多。

陶陵湖 其上大阜,陶氏居多。以上諸湖,在縣東北,俱隸頭陀港河泊所。

沙地湖   。源潭湖   。李婆湖。

鯉魚湖   滄湖 以上諸湖在縣西南,俱隸「黃岡湖河泊所。」

蘆洲湖   、蚌角湖   、方家湖。

陽港湖   、雁湖    。宋家湖。

李成湖   、梅李湖 以上諸湖在縣北,原隸「五重湖」 河泊所,後奉例歸併致思湖河泊所。大明湖   、赤城湖   、岳公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