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黃荊巷井 在縣治右百步。

崇陽縣

雨山 去縣東四十里,一名乳山。其泉如乳,禱雨輒應,五峰筍立,綿亙數十里,上有登仙石。龍塘風洞,為省龍少祖。

靈女山 接通山境,山頭有古城,號「女城」 ,不知所自。

楊梅山 :距縣治四十里。

鏡面山 在縣東四十里。

九峰山 在縣東

金城山 :宋黃庭堅讀書處,名「太史書院」 ,至今祠之。距縣治一十五里。

龍窖山 :距縣治七十里。

《臺山 》山頂有「卓錫」 、龍霖二泉,歲旱禱之,擲楮錢以驗。沉則雨,浮則否。上有寺,崇通人謁遊之所。

《篛姑山 》,邑山之最高者。自臨湘龍角源達通崇,度此嶺三十餘里,商賈之通衢也。

桃花山 、台山 :俱去縣治八十里。

天井山 與臺山對峙

寶林山 :西距縣治四十里。

八斗山 :一名茶坑山,距縣六十里。

石門山 :山臨河,俱陡巖。下俱石洞,繇河可入路在洞上,距縣治五十里。

鐵柱山 :在邑西。廟祀唐三顏兄弟。按本山「通城」 亦載,然正面屬崇居多,猶白羊、雨山之於通山也。距縣治七十里。

大湖山 山有五湖,蒹葭叢生;朝嵐暮靄,不見其頂。距縣治八十里。

西籠山 :一名雞籠山,距縣五十里。

河山 橫亙四十餘里,上有居民村落,山徑陡絕,西籠北崖,其左右障角也。

黃茆山 :距縣治四十里。

楂枒山 ,俗訛「拏牙」 ,距縣四十里。

金櫃山 山有石洞,高四十丈,洞外有數池,山民居之。相傳周侯清丈,履畝見白鷺向飛,以為上必有田塘,人遂不敢隱匿。距縣三十五里銅鐘山 ,山旁有洞穴,相傳巔有寺鐘,隨龍水流至江夏,異僧取寘鐵。佛寺款識:「大曆年鑄。」 下有深潭,善沒者云潭有銅鐺,人從其耳竅出入。嚴士貞詩云:「鐘隨巨浪飄何遠,鐺沒深」 潭不記年。

丫髻山 與銅鐘對峙,距縣二十里。

天靈山 雩求每應,距縣十五里。

鼓臺山 :距縣三十五里。

案山 距縣治八里

仙姑山 ,相傳有仙姑修真於此,近醫釋洞曉,藏塔其上,距縣八里。

橫山 俗象形為「掛榜山。」 居邑南,距縣治五里葛仙山 。山有葛洪丹爐,石隙出泉,久旱不竭。後人以石摹稚川像,時禱謁之。

《王過山 》俗呼為《黃角山》。

壺頭山 與飛翠亭兩岩夾峙,一洪流出,為雋陽水口。亭之上有菴,中丞劉景韶建置。

白竹山 :距縣治十二里。

梧桐山 :距縣治十里。

雞籠山 :山下,即望天隴。

大集山 ,在縣北五里,一名「紗帽山。」 山有石洞,亦名「桃花洞」 ,前有蘆渚泉、硃砂橋。

葵山 、金堂山 、七峰山 俱距縣六十里,居北山 ,在葵山之南。

旗山 一名「北山」 ,石障嶙峋如偃旗焉,故名。馬鞍山 ,在邑東南。

誥軸山 :距縣治十里。

東泉山 山有泉,流入蒲,溉田廣數百畝,為泉不一;流入崇,為東泉。迤邐盤旋百餘里。山上懸崖峭立,村落不減平疇,其丘壑半在雲間。距縣四十里。

龍頭山 崇陽河。河中有石如龍形,故名。距縣治十里。

烏土山 :山有洞,可涵千人。黃巾之難,包公立砦避之。今洞中尚有碓磨。距縣治二十里。以上諸山,俱在東北。

龍泉山 ,《廣輿記》云:「山週遭三百里有洞,好事者持炬入,行數十步許,坦平如室,可容千百人。石渠流泉清冽,鄉人號曰『魯溪崖』。」 產茶甚美,今無種。

白崖山 上有五龍靈應行宮,天然石灶,引水入釜。有祖師塔,相傳石孝廉出家于此。

破岡山 :距縣五里。在邑西北。宋張詠鑿山引水,灌田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