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靖壬子知州周鵬築

石浮龍 在州東十五里。巨石高丈餘,湖水泛溢不沒,故名。

大冶縣

青龍山 在縣東一里。蜿蜒入湖,上建有閣,水漲,煙波環繞,頗有奇觀。

章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為邑之左臂。源來于東方山,過牛馬隘,連亙至道士洑。崇峰疊嶂,突兀爭奇。

磊山 在縣東三十里湋源湖中,為邑外護。白額山 ,在縣東,高八十餘丈,上有神遊洞,仙人韭陰陽柏,景物頗佳。

瑤山 在磁湖江上,土名「石灰瑤。」 山垂一石懸江,號「賭錢磯」 ,相傳昔有仙人于此賭博。

《磁湖山 》與「瑤山」 相對。

吉祥山 ,《武昌記》云:「吳王微時隱此,齊永明元年,僧道凝記。」 山連江渚,水映岩巒,春雲捲而錦繡俱呈,秋江澄而屏風側立。或云:「因隋文帝建吉祥寺于下,故名。」

西塞山 ,去縣九十里,高一百六十丈,周三十七里。《風俗編》云:「西塞,吳楚舊境。孫策攻黃祖,周瑜破曹操,劉裕攻桓元,唐曹王皋復淮西,皆砦于此。」 《江夏風俗記》云:延連江側,東望偏高,謂之西塞山,對黃石九磯,所謂九折,兩山之間,如關塞也。《圖經》云:「其險也,峻崿橫江,危峰對岸,長江所以東注,高浪為之飛翻。」 《東征賦》云:「浩西塞之峻崿。」

回山 在西塞山上

虎塘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世傳虎蹍成塘。黃荊山 ,一名「白塔巖」 ,高八十餘丈,產仙人韭。慈雲山 ,在縣西一里普濟寺後。

桃花山 :距縣五里。即桃花嘴。

《桐綠山 》,山色紫赤,驟雨過,則有綠苔點綴土石之上,如雪花小豆。

靈峰山 去縣二十里,一名曼倩山。四面望之如一,近則低小,遠則高大,石勢崢嶸,林木蓊鬱。鶴泊山 去縣三十里,地名「車橋」 ,相傳有仙鶴泊此。

青山 距縣十里。即古青山場。

靈應山 ,世傳源公禪師行遊之所,祈禱有應。香爐山 ,去縣三十五里,狀如香爐。

《西野山 》,一名「龍居山」 ,有龍王廟,癘疫旱潦,禱之即應。

梅山 三峰秀麗,舊多梅花。去縣四十里。茗山 ,山出清泉,可以煮茗,在梅山南十里。沼山 在縣北十里,四山圍繞,中峰聳拔,絕頂有寺,懸崖有塔,寺側有覆盆山、獅子石崖下有沼水,清澈可鑒毛髮。

馬叫山 ,在縣西南十里。一名石鼓嶺。傳有石鼓,不時響震,俗云「石馬嘶」 ,立浮圖鎮之。今無。天臺山 ,去縣三十里,上為源公道場,民有疾疫,禱之可愈。

蓮花山 ,去縣三十五里。

書堂山 :去縣四十里。為「方朔書院。」

果城山 ,去縣五十里,四山圍繞如城。

屏風峽山 :在果城山左,為縣分脈處。

《黃茅尖山 》山極峻峭,登陟艱難。

《三峰山 》三峰特秀,高出眾山。

《葛山 路通》本縣一作「角山」 ,形如獨角。

《猴兒山 》「路通瑞昌。」

鹿頭山 ,在縣南七里。山東北面即州界,山脊分水。

龍角山 在縣南十里,與果城山相連,在鹿頭山後。峻拔而起,日出光見其嶺,欲雨則先有雲起。山東即州界。

東方山 ,在縣北三十里,北連武昌縣東界多產藥物,有倒松數株。其山為縣北諸山之尊,大莫與。京有石刻云「東方朔故隱處」 ,非也。乃智印禪師道場,以其在武昌東界,故謂東方。

鐵山 宋于此置爐烹鐵,多產白石。有陰洞,龍出入焉。禱雨必往此取水求之,去東方山十有餘里。

白雉山 ,昔有白雉見于此,因名。前有獅子嶺,後有金雞石,絕頂有佛像。鄉民遇旱則禱焉,占候于石。「石舉則雨,不雨欲舉者雖眾弗能勝也。」 今山深林茂,石失所在。去東方山北十五里,高百餘丈,周五十餘里,最高者曰芙蓉峰。

鳳凰山 ,去縣二十里,高百餘丈,周三十餘里,上有石佛,有石堤池,多奇異草木,尤多松《一統志》作「鳳棲山。」 吳建興中,有鳳降于此,故名,與武昌接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