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十八卷目錄

 武昌府部彙考四

  武昌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武昌府城池考

  武昌府關梁考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十八卷

武昌府部彙考四

武昌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府縣志合載

本府。江夏縣附郭。

「大江 ,自嘉魚以上入境,歷大軍山、黃鵠山、大別山,會沔水北流而東,遶青山,過武昌縣城西,與大冶、興國境接。江西九江界、道士洑、三江口、小姑山,皆其門戶也,故為一都會焉。其郡城西南俱邊江,舊有西岸十數里,每年鹽船照引,載石為甃治計。後因岸固無所用,折銀輸納,相沿例廢。今日久崩卸頗多,恐為城患」 ,亟宜預防陳公套 明弘治辛酉,知府陳晦見江水泛漲,踏勘所屬管家套,經營開濬,捍江濤而聚賈舶,為利久遠,商人德之,因名。

江堤 ,「江水泛漲,江、嘉、咸、蒲四邑皆罹其禍。築堤自江夏至嘉魚,共七萬四千餘丈,四邑均築作五股,分派江夏築二股,咸、嘉、蒲各築一股,每股堤約一萬四千丈。」 大司馬熊廷弼有《修堤閘疏略》。

《路堤 》自張家渡橋堤至長虹橋堤,共二千四百九十二丈,以城南為各省通衢,自長虹而南五十里為紙坊驛,其中多水淀,一年之間半在風濤中,驛遞鋪舍皆在此,官使往來甚為不便,此路堤之不可少也。熊廷弼捐貲修築。

長堤 在平湖門內。宋政和間,水溢,漂損城垣,知州陳邦光、縣令李基築以障水,至今賴之。郭公堤 在湖心。自長街東至新開路二里。宋都統郭果所築。

萬金堤 在縣西南長堤之外。宋紹興間,役大軍築之,建壓江亭。今大堤口或是。

陂五 ,《西徑》村二 ,《蘇來》村一 ,《三城》村一,《湘東》村一。

塘四 保安村一 ,西徑一 ,永豐一。

湘東一

武昌縣

《東皋堤 》即「義堤」 ,在學宮前,教諭朱瓚築,張子翼修。

皇清知縣熊登重修。

水涇堤 在縣東二十里。嘉靖庚申,大水衝決清思堤 ,在虎頭山下。

石盤堤 在縣東五里

塘五十七  。洪道。鄉六  ,永福。鄉五,符石。鄉十  ,靈溪。鄉八  ,馬蹟。鄉九,賢庾。鄉七  ,神仙。鄉十四。

嘉魚縣

通江堤 在縣東北。自龍潭山至魚山驛。弘治中,知縣姜溥築。嘉靖癸丑,知縣吳翰重築新堤 在縣北。地勢卑下,易罹水患,與江、蒲、咸三邑均害。宋政和間,知縣唐均集四邑之民築之。至乾道間,知縣陳景見舊堤難築,去三百步,因兩山距楊家潭上橫亙為堤,故名。

成公堤 。元皇慶元年,知縣成宣築之,上至馬鞍山,下自三角鋪,捍護四邑。天順、成化間堤圮。弘治間,知縣姜溥首白于都御史謝綬,補築高闊,樹柳護堤。正德間復圮,民逃賦缺。都御史吳廷舉上疏請築之。久之衝決。隆慶辛未,知縣劉元相復申請修築。萬曆癸酉,知縣楊光宇勘議江、嘉、咸、蒲四邑協築之。每年各縣於均徭內編銀募夫。《詳允》「自萬曆二年始」 ,各縣遵行。

陂一 皆在縣南

塘一 譚家塘在縣南

蒲圻縣

「承天堤 」 可防江漲,而壅滯山水為害。

陂八    塘五

咸寧縣

陂五    塘七

崇陽縣

陂十七 內石梘在縣東十七里,以石圳如梘得名。明洪武知縣元俊修。

塘十一

通城縣

陂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