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青林橋 在縣東南二十里。

上塞橋 在縣東三十五里。

冶湖橋 在縣東三十里。橋圮,周室輔募舟以渡。

雷公橋 在縣西南四十里。

曾家橋 在縣西南五十里。

廖家橋 在縣西南五十二里。

陽福橋 在縣西南六十里。

洋子江渡 由漢陽門以達漢口,由平湖門以達漢陽。舊用民渡,江闊水險,輕舠,遇風多危。明萬曆二年,左布政陳瑞置巨艦八隻。江夏縣歲編操船水手十二名,改募渡夫領之。今仍復為民渡。

八分渡 在縣南十里。由長虹橋以達紙坊水面六十里。

白洋渡 在縣東北四十里。

游家渡 在縣南八十五里。

山門渡 在縣東南七十里。

女冠山渡 在縣東南七十里。

冶塘渡 在縣東三十里。

南嘴渡 在梁湖南,去縣南一百里。

北嘴渡 在梁湖北,去縣南九十里。

引振渡 在縣東南九十里。

花堤 在平湖門內。政和間,知府陳邦光、縣令李基築以障水。

萬金堤 在花隄之外。宋紹興間,役大軍築之,建「壁江亭。」

郭公堤 在湖心。宋都統制郭果築。

江堤 自龍床磯以下計二百二十零一丈,至石嘴以下計三千三百五十一丈。明大司馬熊廷弼有《記》。

路堤 自張公渡起計二百一十三丈,折而東者五十九丈,自石子嶺以下共二千四百九十二丈。熊廷弼、徐日久皆有記。

武昌縣

「雞鳴關 」 即孫吳東宮門。

益家橋 在縣南壽井前。

韓婆橋 在縣東

蟠龍橋 在縣東,與龍蟠石相對。

臥仙橋 在縣西五里

百花橋 在縣南文昌門外。

太平橋 在縣東三十五里赤土磯,宋咸淳丁卯年建。

萬松橋 在縣西西山下。

寒溪橋 在縣西二里。明知縣許穡卿修,邑民盛琥捐貲建石橋。

寒溪舊石橋 在縣西寺前。橋止石一層,屢經洪水衝激不壞。石上有《指跡白書詩》,屢晦屢見,久而不沒。

石盤橋 在縣東五里,舊名「石盤渡」 ,即今之「大橋。」 明景泰二年建。後義民周模、姚秉深及孟蓮湖屢修。

皇清康熙七年,知縣熊登等重修,有記。

南湖橋 在縣南二里南湖尾上。明正德己卯,知縣陳璋與通判尹覺修砌,有記。

清思橋 在縣東虎頭山下。明正德間,市民舒洪砌。

牧馬港橋 在縣東十五里。明嘉靖十八年,市民胡溧砌。

馬橋 在縣西三十里。當驛路之衝,冬淖夏漲。鄉民陳祐造橋,築堤植柳。明景泰間,典史鄧政重修。萬曆間,廖無礙募修石橋。今歲久堤廢。丁橋 在縣西六十里。明萬曆三年,知縣李有朋築。

新橋 在縣西神山鄉九十里。

柘橋 在縣西神山鄉七十里。

石橋 在縣東三十里。明嘉靖九年,鄉民嚴希皋砌。

大橋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金牛鎮。

鶴龍橋 在縣西南靈溪鄉。

卓木橋 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

泗洲橋 在縣南一百三十里。

黃龍橋 在縣西南金牛鎮。邵元彬有《記》。黃荊橋 在縣西南一百一十里。

走馬石橋 在縣東四十里。耆賓龔少塘、龔太和重修。

天遠橋 在縣東十五里。明萬曆間,邑人周見凡砌。

大江渡 在縣北,通淮州。

方家渡 在縣西南十五里。

梁子渡 在縣南九十里。